关于珠三角区域竞争力的思考
被引量:7
Thinking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earl River Delta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5-38,共4页
Special Zone Economy
同被引文献51
-
1闫小培,林耿,普军,周锐波.大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与国际竞争力[J].经济地理,2007,27(6):972-976. 被引量:17
-
2闫小培,曹小曙.大珠江三角洲区域空间结构及其调控机制[J].中国发展,2004,4(3):31-37. 被引量:13
-
3约翰.H.邓宁,杨长春.全球化经济若干反论之调和[J].国际贸易问题,1996(3):12-18. 被引量:68
-
4李惠娟.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2):79-81. 被引量:8
-
5陈雪梅,田慧蓝,申黔川.泛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5(12):52-54. 被引量:6
-
6张巍.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初探[J].特区经济,2006(1):286-287. 被引量:4
-
7王金全.提升珠三角区域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6(2):64-66. 被引量:1
-
8方磊,颜廷丽,申玉铭.“泛珠三角”经济圈发展梯度分析及发展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4):91-94. 被引量:6
-
9孙畅,吴立力.“区位商”分析法在地方优势产业选择中的运用[J].经济论坛,2006(21):12-13. 被引量:47
-
10刘海英.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主体的竞争力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3):1-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7
-
1宋光辉,刘长风.广东经济与“泛珠三角”区域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4,20(5):8-10. 被引量:3
-
2黄丰,林民书.论民企与港企在新形势下的处境——面对CEPA和"泛珠三角"计划[J].南平师专学报,2004,23(4):84-87.
-
3于蕾,仝德,邓金杰.从区位商视角论证构建城镇群的意义——以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54-59. 被引量:10
-
4孔岩.关于当前珠三角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2(34):197-197.
-
5吴秋华.增设“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罪”立法建议[J].管理观察,2012(34):204-206.
-
6常征.粤港澳城市群协同创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研究——以澳门为例[J].城市观察,2015,0(5):55-64. 被引量:1
-
7常征.澳门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同创新中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5,35(6):16-2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20
-
1王爱忠,明庆忠,舒小林,王家文,张碧星.构建“泛珠三角”条件下的滇粤空间合作轴线[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3):245-248. 被引量:1
-
2宋光辉,肖万.促进企业跨国经营带动广东外贸增长[J].特区经济,2006(5):25-27.
-
3陈秀梅.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2008,6(8):111-112. 被引量:7
-
4倪小芳.象山县主导产业选择——基于区位商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0(21):82-82.
-
5刘天权,夏楠.武汉城市圈与珠三角城市圈产业结构对比分析研究[J].知识经济,2012(3):46-47. 被引量:2
-
6吴文浩,戴明辉.基于区位商的黄山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28(19):127-129. 被引量:8
-
7仝德,戴筱頔,李贵才.打造全球城市—区域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国际城市规划,2014,29(2):83-88. 被引量:10
-
8刘慧,马洪云.基于区位商理论对呼包鄂城市群产业比较优势的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4,16(6):1-6. 被引量:4
-
9朱黎明,刘彦志.我国流通产业集聚与流通产业产值增长关系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5,31(4):139-142. 被引量:7
-
10刘东.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中游地区产业比较优势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6):23-25.
-
1韩炜.破解美国经济神话[J].中国新闻周刊,2000,0(4):40-42.
-
2曹雷,卢根鑫.知识经济神话考[J].经济学家,1999(4):118-119.
-
3吴迪.读懂美国的知识经济神话[J].IT经理世界,2014(8):17-17.
-
4曾贞.破解中国经济“神话”[J].商业时代,2002(09S):6-7.
-
5徐雅丽.要素积累还是技术进步—论中国改革三十周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模式[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7):42-43.
-
6杨启藩.“长寿国”日本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1986(2):57-58.
-
7袁绪程.经济体制改革远未结束[J].中国改革,2009(10):52-54.
-
8陈宗舜.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6(2):82-84.
-
9王佐.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J].科学决策,2005(5):33-33. 被引量:2
-
10裴小革.警惕混乱的市场经济[J].领导之友,2005(4):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