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集团力量的兴起及其难局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集团力量兴起所涉及的是社会动员方式的转变,是国家与社会形成对心关系的产物。走出科考时代的读书人主要是经由“地缘”因素有了最初的聚集,随之超越地缘的“业界”意识构成聚集的基础;进一步地,阶级意识的提升又影响到集团力量的形成。由此可看出,近代中国集团力量的形成,其表征明显是“省界”、“业界”发“阶级”等亚文化圈,社会动员也主要在这些环节展开。然而,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集团力量,距离政治共同体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构成近代中国集团力量基础的省界、业界以及阶级意识的凸显,实际成为中国形成政治共同体的难局。
作者 章清
机构地区 theDepartmentofHistory
出处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3年第3期78-88,共11页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章清.“学术社会”的建构与知识分子的“权势网络”——《独立评论》群体及其角色与身份[J].历史研究,2002(4):33-54. 被引量:43
  • 2桑兵.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J].历史研究,1999(3):24-41. 被引量:52
  • 3(美)约瑟夫·R.列文森(JosephR.Levenson)著,郑大华,任菁.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4(日)三石善吉著,余项科.传统中国的内发性发展[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 5(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
  • 6(美)魏定熙著,金安平,张毅.北京大学与中国政治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7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M]三联书店,1997.
  • 8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 9章炳麟.章太炎全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 10罗章龙.椿园载记[M]三联书店,1984.

二级参考文献88

  • 1章清.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趋向[J].史林,1998(1):37-50. 被引量:7
  • 2马克斯·韦伯 林荣远 译.《经济与社会》下卷[M].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731,724-725页.
  • 3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赵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 4胡适.《丁文江的传记》,《胡适作品集》第23集,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6年,第52页.
  • 5闻一多 际戡.《八年的回忆与感想》[A].西南联大除夕副刊主编.《联大八年》[C].西南联大学生出版社,1946年版.第4-5页.
  • 6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M].知识出版社,1991版.第37页.
  • 7《编辑后记》[J].独立评论,1937,230.
  • 8胡适.《黄梨洲论学生运动》,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论集》(中华书局,1998).
  • 9胡适.《我的歧路》[A]..《胡适文集》第3册[C].,.第364-366页.
  • 10.《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1册[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0年版..

共引文献88

同被引文献80

二级引证文献2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