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巨制浩帙的古代文学史中,若祖述《坟》、《典》,宪章《风》《骚》,上溯三古,下笼百世,横行诗源,阔视歌渊,讽刺诗相禅相变,相沿相革,纷呈光彩,吸引着我们寻踪追迹、锲而不舍。明末学者、诗人吴苑在揭示先秦思维模式和审美准则时给讽刺诗作了这样的概括:“诗人刺隐,圣人不删;舌士刺显,君子不取。”在讽刺诗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这里的“隐”和“显”反映了古代思维活动的模糊域限,隐而不露,露而不显,并以此作为衡量诗作的审美准绳。但从审美的主观意识对客体的要求而言。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25-31,共7页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