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定位与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应力作用比较: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背景中医学中,颈椎旋转手法是一项独特的治疗技术,在颈椎病治疗中使用广泛,且具有明确疗效。然而,其生物力学机制尚不清晰,安全性风险存在一定争议。目的观察并分析定位旋转手法与非定位旋转手法对颈椎生理和病理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首先,创建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模型:C5~6节段左侧关节突关节面增生,C5椎体右转模型;其次,运用红外线三维动作捕捉系统采集手法操作过程中受试者头颅的运动学参数,并结合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手法力学参数;最后,将采集的力学参数简化提取,分别加载于正常和病理颈椎模型上,模拟定位旋转扳法以及非定位旋转手法,比较分析两种手法对颈椎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病理状态下,非定位旋转手法对C5~6节段椎间盘髓核内压改变量均高于正常模型,而定位旋转扳法对C2~6节段的椎间盘髓核内压改变量均小于非定位旋转手法;病理状态下,非定位旋转手法向右侧旋转产生的角位移高于向左旋转,但均高于正常模型。然而,定位旋转扳法对C5~6、C6~7角位移高于非定位旋转手法,其余节段均小于后者。当定位旋转扳法向右旋转时,虽然C5~6左侧关节突关节合力也小于C5~6左侧关节突关节合力,但在C6~7、C7~~T1节段均高于非定位旋转手法和正常模型。结论颈椎C5~6'筋出槽骨错缝'模型符合临床实际,两种手法都可以调整颈椎'筋出槽骨错缝'病理节段的异常应力集中现象。定位旋转扳法比非定位旋转手法的力学作用更直接;对椎间盘退变的患者而言,定位旋转扳法的安全性更高;定位旋转扳法或可省略向对侧操作,避免潜在损伤。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55-55,共1页 Journal of Medical Biomechanic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702,81503596,81804114)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70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3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