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欲的赞歌──对《牡丹亭》主题的再认识
被引量:
8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人欲的赞歌──对《牡丹亭》主题的再认识孙书磊一《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主人公杜丽娘慕色而亡、死而复生的“至情”,无疑给人以最激动的感受,关于俞二娘、商小伶、冯小青等传说的记载,就足以说明这点。人们在不难发现“汤显祖正是为千千万万被压迫的妇女倾吐...
作者
孙书磊
出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9-22,31,共5页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人
生理欲望
《牡丹亭》
主题
汤显祖
爱情
性欲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62
1
钱荷娣.
两个叛逆的灵魂——崔莺莺与杜丽娘人物形象比较[J]
.远程教育杂志,1999,19(3):30-34.
被引量:1
2
叶树发.
《牡丹亭》主题与明中叶美学嬗变[J]
.江西社会科学,1998,18(8):46-50.
被引量:6
3
陈庆惠.
《牡丹亭》的主题是肯定人欲,反对理学[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6(4):77-81.
被引量:4
4
韩鑫.
《牡丹亭》的悲剧意识──兼论汤显祖的戏曲美学思想[J]
.艺术百家,1998,14(3):33-37.
被引量:1
5
梅溪.
牡丹亭中的几个人物形象[J]
.文史哲,1957(7):56-61.
被引量:5
6
方步瀛.
《牡丹亭》杜丽娘的形象[J]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11(0):160-169.
被引量:1
7
倪复贤.
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2):31-37.
被引量:4
8
王一纲.
汤显祖怎样给杜丽娘以艺术生命——《惊梦》《寻梦》的人物塑造,兼及冯梦龙的删改本《风流梦》[J]
.齐鲁学刊,1979(4):49-53.
被引量:2
9
姚莽.
《牡丹亭》与《红楼梦》——一次跨越体裁和时间界限的比较研究所取得的认识[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7(1):70-82.
被引量:2
10
卜键.
美丑都在情和欲之间——《牡丹亭》与《金瓶梅》比较谈片[J]
.文学评论,1987(5):142-14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8
1
范红娟.
杜丽娘形象变迁和20世纪戏曲文本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5):130-134.
被引量:3
2
徐心悦.
简析中国古代“鬼戏”的功能与结构[J]
.戏剧文学,2011(11):51-54.
被引量:1
3
焦中栋.
文化原型与文学意象视野下的《牡丹亭》[J]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5):137-143.
被引量:2
4
徐瀚婧.
情之至者,刚柔并生——牡丹亭杜丽娘情感的革命性赏析[J]
.剧影月报,2021(4):37-38.
5
吴菡.
20世纪40年代以来杜丽娘形象研究述略[J]
.社会科学动态,2023(8):77-82.
6
王雪松,蒋小平.
20世纪以来《牡丹亭》主题研究综述[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10):75-78.
被引量:1
7
田雯.
冷遇的宿命——论《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09(10):46-48.
被引量:3
8
蔡思洁,熊辉.
杜丽娘歇斯底里症产生的心理机制探讨[J]
.心理学进展,2018,8(9):1415-1423.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吴天宁.
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J]
.文教资料,2010(26):13-15.
被引量:1
2
柏红秀.
书籍阅读与杜丽娘的人性觉醒[J]
.艺术百家,2014,30(4):220-221.
3
朱方遒.
《牡丹亭》新论:杜丽娘的性格重塑与“游”的文化传统[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2):105-109.
4
陈丽波.
论赵清阁小说《杜丽娘》对杜丽娘形象的改编[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6):94-96.
5
刁生虎,白昊旭.
《牡丹亭》的空间叙事及其文本建构意义[J]
.文化艺术研究,2020,13(2):77-87.
被引量:4
6
徐瀚婧.
情之至者,刚柔并生——牡丹亭杜丽娘情感的革命性赏析[J]
.剧影月报,2021(4):37-38.
7
罗欣.
物的出席与潜在话语——阅读《牡丹亭》的另一种方式[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1):23-31.
8
吴菡.
20世纪40年代以来杜丽娘形象研究述略[J]
.社会科学动态,2023(8):77-82.
9
赵晓晗.
从“非专一性”角度看《牡丹亭》“杜柳爱情”[J]
.四川戏剧,2023(9):25-29.
被引量:1
10
王磊平,冯学敏.
《西厢记》与《牡丹亭》色彩各异的人物形象比较[J]
.青年文学家,2014,0(9Z):54-54.
1
邱慧婷.
荒野的救赎(一)——从《玫瑰门》的竹西谈起[J]
.教育观察,2015,4(4):89-91.
2
王灵艳.
降低生命姿势的有神写作——评弋舟的中短篇小说[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2):60-64.
3
王瑜.
一个欲望无法满足的女人——论《雷雨》中的蘩漪形象[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6):65-67.
被引量:2
4
薛璐.
从女性主义视角品读王安忆《三恋》[J]
.文学教育(中),2014(3):39-39.
被引量:1
5
李莎.
《梧桐雨》中元史文化对现代文学的影响[J]
.芒种(下半月),2014,0(12):117-118.
6
黄吟珂.
《金瓶梅》中李瓶儿两性关系的文化阐释[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1):8-11.
7
李智伟.
论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欲望书写[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7):87-91.
8
傅珊.
从男作家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看他们的畸形心理[J]
.西部皮革,2016,38(8):228-229.
9
肖凌.
对左拉作品《娜娜》的自然主义解读[J]
.文学教育,2016(16):110-111.
被引量:1
10
谢瑞琳.
真实的自由人——《局外人》自由人意识与荒诞分析[J]
.青春岁月,2015,0(5):15-15.
被引量:1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