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巴赫金小说理论中“他人话语”的叙述功能
被引量:1
出处
《俄罗斯文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27,69,共5页
Russian Literature & Arts
参考文献6
-
1巴赫金.小说理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
2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40、114、387、387、61、83、99、77.
-
3乔伊斯 萧乾 文洁若译.尤利西斯[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
-
4潘小松.福克纳[M],长春出版社,1995.
-
5波利亚科夫编.结构一符号学文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
6福克纳.我弥留之际[M],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167
-
1李衍柱.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J].文史哲,2001(2):51-56. 被引量:66
-
2白草.论艾芜小说《月夜》中的回族女子形象[J].回族研究,2005(1):57-62. 被引量:2
-
3袁德成.论乔伊斯的女性观对其创作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73-78. 被引量:5
-
4谢冠华.网际交往与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思考[J].高教探索,2005(2):79-81. 被引量:6
-
5周鸿敏,彭小明.“新课改”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3-15.
-
6肖锋.巴赫金“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J].俄罗斯文艺,2002(5):70-73. 被引量:11
-
7刘少文.叙事媒介及其自由度——论张恨水小说中记者、准记者作用[J].北方论丛,2005(3):50-54. 被引量:1
-
8鲁兴树.同伴对话:清除文化障碍 促进有效沟通[J].中小学管理,2005(5):46-47.
-
9郑晓娟.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育与高中教育良性衔接的对策[J].德州学院学报,2005,21(3):78-81.
-
10朱振武.福克纳对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4):105-110. 被引量:2
-
1刘晗,粟世来.话语的对话性与诗学问题——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二[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6):57-63. 被引量:4
-
2王百玲.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电影叙事元素[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31(5):20-22. 被引量:2
-
3李一媛.浅析阿城《棋王》“我”之叙述功能[J].南方论刊,2011(5):94-95.
-
4刘成荣.《左传》小题材的叙述功能与文化背景[J].甘肃社会科学,2010(4):155-158.
-
5文江丽.《红楼梦》前五回的叙事艺术[J].杂文月刊(下半月),2015(4):89-89.
-
6王正中.元叙述的叙述功能[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6):44-49. 被引量:5
-
7侯春林.对话理论视阈中的《约伯记》[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28(4):82-85.
-
8郭志云.论冰心的报告文学创作[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22(3):79-82.
-
9周红.巴赫金小说理论浅谈[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0(12):108-109.
-
10张平仁.金圣叹删评《水浒传》的诗性思维[J].明清小说研究,2005(2):49-5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