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哲学史上的实践的主体性思想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类在哲学史上的实践的主体性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其中有些是很难得而光辉夺目的 ,在现在还有很可贵的现实意义。西方哲学把实践的主体性本体论化 ,以实践的主体性否定实践的客观性 ,则是错误的。只有坚持实践的主体性和实践的客观性的辩证统一 ,才能坚持实践观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
作者
高岸起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4-26,共3页
Theory Journal
关键词
哲学史
实践
主体性
客观性
分类号
B1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149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王阳明全集:知行录[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5.
3
李贽.焚书: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三联书店,1959..
5
列宁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共引文献
2149
1
张士昌.
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思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14.
2
李松玉.
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121-124.
被引量:9
3
李丹.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关系[J]
.社会主义研究,2004(4):15-18.
4
周茜蓉.
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5
徐永军.
政治制度正义、属性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4-17.
被引量:6
6
王炎炯.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启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0-14.
7
周可真.
先秦诸子管理思想论纲[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5-23.
被引量:2
8
孟源.
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实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56-158.
被引量:6
9
李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J]
.开封大学学报,2004,18(3):5-8.
被引量:1
10
倪稼民.
文化张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凸现[J]
.理论探索,2004(5):22-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何跃利,马霞.
主体性教育的哲学思考[J]
.文教资料,2007(14):123-124.
被引量:2
2
徐碧辉.
主体性问题研讨会综述[J]
.人文杂志,1993(1):27-30.
被引量:3
3
王伟光.
关于哲学的主体和主体性[J]
.天津社会科学,1992(3):35-41.
被引量:5
4
刘守和.
关于主客体和主体性的几个问题[J]
.理论探讨,1992(4):61-66.
被引量:4
5
魏小萍.
主体性问题研究综述[J]
.教学与研究,1994(6):63-67.
被引量:7
6
吴峰.
主体性困境问题研究综述[J]
.理论界,2008(10):114-115.
被引量:1
7
孙乃龙.
实践与主体的同构性[J]
.太原大学学报,2008,9(4):5-8.
被引量:2
8
黄培森,辛勇.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要坚持“四个统一”的思想[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3):22-26.
被引量:1
9
庞海坡.
论从认识主体到实践主体——主体的社会性凸现的必然结果[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5):33-35.
被引量:3
10
韩凤鸣.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特质[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91-9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孙宝成.
高校大学生“主体性”社会实践教育探索[J]
.教育观察,2014,3(34):5-7.
2
汪璐.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的思考[J]
.教育参考,2015(6):84-87.
1
王正明.
中国梦的实践品格论要[J]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1):6-8.
被引量:1
2
高岸起.
论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J]
.晋阳学刊,2004(5):42-44.
被引量:1
3
朱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探微[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37-39.
被引量:1
4
高岸起.
论葛兰西的实践的主体性思想[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4):50-52.
5
史智忠.
必须坚持实践的客观性原则[J]
.理论导刊,1999(6):24-26.
6
王民朴.
列宁实践观点的发展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88-92.
被引量:2
7
周树智.
论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世界观——三评黄楠森先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J]
.文化学刊,2010(6):32-41.
被引量:6
8
侯淑芳.
论实践与人的需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1):10-11.
9
李志宏.
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美学研究中的地位[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4(1):30-32.
10
王国坛.
“实践观点之后”与实践客观性问题[J]
.学习与探索,2008(6):60-62.
被引量:1
理论学刊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