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金刚经》中“无住于相”思想的哲学探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隶属般若经典,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兴盛于思想界,在后期的发展中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对中国历史和哲学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金刚经》代表了佛教理论在离相、无所住、般若和空性等方面的思想,围绕'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思想阐述了'无住于相'这一核心理念及其内涵,以及对婆娑世界中众生心性的教化作用的具体体现,旨在指导众生如何恰当地处理'人相'与'人心'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对《金刚经》核心思想'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理解,对'无住于相'思想所具有的哲学内涵进行剖析,以期使《金刚经》中所讲有关心性与四相的关系、缘起性空,以及无住于相等佛理更加通俗易懂。
作者 杨季行
出处 《艺术家》 2017年第6期53-55,共3页 The Artists
基金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金刚经〉解经史与佛教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16BZJ010)研究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6

  • 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7页,第17页,第15页,第77页.
  • 2《金刚经集注》(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页.
  • 3《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赠,2006年,第242页.
  • 4《庄子·外物篇》,第26章.
  • 5于凌波.《唯识名词白话新解》,台湾台北出版社2006年版,第327页.
  • 6[美]亚伯拉罕·派斯.《爱因斯坦传》下,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62页.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