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国内以艾滋病为题材的纪录片开始大量出现,这些纪录片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值得赞许,但是在制作上仅仅追求影像质量绝非目的,亦不能是此类题材纪录片的意义所在。在该题材领域,虽已有如《颍州的孩子》等优秀作品出现,且在国际享有盛誉,但不能忽视的是:记录影像如果不能明确自己对艾滋病群体的某种责任,以及如何更加将艾滋病群体立体而公正的表现,让他们的生活自动"发声",而非仅仅被借用,陷入影像的某种沉默,并被边缘化解读,这是此类纪录片应该解决的问题。
出处
《艺术科技》
2015年第4期79-79,212,共2页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