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秀拉》中黑人女性的自我身份建构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托尼·莫里森作为女性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对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歧视压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作品《秀拉》中,莫里森分析了造成女性悲惨处境的原因,同时也对黑人女性如何建构自我身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作者
李超杰
机构地区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艺术科技》
2016年第5期185-,共1页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秀拉》
黑人女性
建构自我身份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李喜芬.
艰辛的“自我建构”之旅——对莫里森小说《秀拉》的女性主义解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8(5):80-83.
被引量:18
2
钱静红.
托妮·莫里森小说《秀拉》中的黑人社区与个人关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77-7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托妮·莫里森著.秀拉[M].胡允恒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Morrison,Toni.Sula.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 Inc.,1973.
3
埃莱娜·西克苏 凯瑟琳·克莱芒 贝特西·温译.新生女[M].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75..
4
刘海平 王守仁.美国文学史(第4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
威廉·莎士比亚 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6
西蒙·波娃 桑竹影译.第二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7
Hooks, B. Ain't IA Wiman [M]. Boston: South End Press,1981.
8
Kubitschek, Missy D. Toni Morrison [ M ]. Westport:Greenwood Press, 1998.
9
Moore-Gilbert, B. , G. Stanton & W. Maley. Postcolonial Criticism [ M ].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7.
10
Taylor-Guthrie, D. Conversations with Toni Morrison [ M].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94.
共引文献
17
1
谢玲.
从镜像理论剖析莫里森小说中的自我意识[J]
.芒种,2012(16):61-62.
被引量:1
2
许婷婷.
无处不在的非洲之根——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秀拉[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3):31-32.
3
梁昕.
《秀拉》中秀拉对自我的追求[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4):99-104.
被引量:3
4
周铭.
闭合与解域:《秀拉》中身份想象的空间维度[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7(2):53-58.
被引量:5
5
梁昕.
莫里森的女性主义观探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2):38-41.
被引量:1
6
刘松.
《秀拉》:一部黑人自我塑造的历史[J]
.文学界(理论版),2010(10):16-16.
7
郭棲庆,郝运慧.
文化的断裂、孤独的抗争——《秀拉》之尼采式解读[J]
.外国文学,2011(3):56-62.
被引量:6
8
姚佩芝.
莫里森创作动因与文学存在之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44-47.
被引量:1
9
谷峰.
析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509-511.
被引量:2
10
孙茂华.
探讨托尼·莫里森《秀拉》的女性主义[J]
.芒种(下半月),2014(6):159-160.
引证文献
1
1
王真真.
对秀拉人生观的分析[J]
.商业故事,2017,0(13):125-125.
1
丁垚.
沉默与反抗:《局外人》中默尔索的人物形象建构研究[J]
.北方文学(下),2016,0(5):70-73.
2
上帝的代理人[J]
.半月选读,2010,0(17):94-94.
3
金波.
反面教材[J]
.金山,2009,0(8):32-33.
4
宋桂珍.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其妇女观——《呐喊》《彷徨》散论之二[J]
.学术交流,2006(2):168-170.
被引量:2
5
赵毅衡.
当代中国文论建构研究 主持人语[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1(2):249-250.
6
孙美玮.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的文学空间建构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0(3Z):49-50.
7
陈群.
试析《新潮》时期傅斯年的思想[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3):19-23.
8
王怀义.
《红楼梦》诗学建构研究——以《沧浪诗话》为参照[J]
.红楼梦学刊,2008(1):272-293.
被引量:5
9
王爽.
施定柔《沥川往事》中的空间形式与身份建构研究[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6(2):187-193.
10
刘少才.
遇险阿尔卑斯山[J]
.民防苑,2007(3):11-12.
艺术科技
201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