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博物馆文物艺术价值的展现与公众美学教育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具有多样性、时代性和传承性。当今中国的基础教育虽然蓬勃发展,但公众的美学教育却十分薄弱。博物馆作为对人类文化遗存收集、展示、研究的公共机构,在公众美学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目前绝大多数博物馆在公众教育方面,习惯于通过对文物历史价值的展现进行历史文化教育,而忽略了对公众审美的培养和引导。博物馆美学教育应当着力于对文物艺术价值的发掘与展现,绝大部分文物都具有艺术价值,它们都反映着其所处时代的审美取向,这种审美取向是中华传统美学体系的一部分,也是今天公众朴素审美取向的来源之一。因此,博物馆改变现有的灌输式服务模式,利用独有的文物资源和具有针对性的展示手法,引导公众感悟和思考文物之美,从而提升公众审美能力将是今后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新方向。
作者 刘易奇
机构地区 泰州市博物馆
出处 《艺术科技》 2016年第10期407-408,共2页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5

  • 1保罗.哈克,刘沛.走向功能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评论),2002(11):32-36. 被引量:62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67.
  • 3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齐文泽译.印度的发现[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369.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t人民出版社,1972.32,17,40,35,72,49,25.
  • 5房龙.人类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9..
  • 6泰戈尔.人生的亲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7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3.
  • 8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 9今道友信.关于美[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157-157.
  • 10竹内敏雄.艺术理论·译者前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