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常德地花鼓是由澧水、沅水流域的田歌、山歌、小调等单纯歌唱转化成节日演唱的歌舞。简单地说,常德民歌、小调在流传时,与舞蹈结合变成了地花鼓。常德地花鼓属汉族的花灯戏类,演出形式与程式上丰富多变,但能够贯穿整场演出始末的人物角色只有"丑",他不仅是故事内容的主人公,更充当着主持人、串场助兴者的身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对于地花鼓舞蹈的研究大多是停留在介绍"地花鼓"本身的形式,而对其角色动态的更进一步探索是少之甚少。文章试图运用《舞蹈生态学导论》中动作形态的提取方法,尝试性的归纳地花鼓中"丑角"的基本体态、典型动作与动律的特征,并分析背后的文化成因,希望对完善和丰富中国汉族民间舞的语汇有一定意义。
出处
《艺术品鉴》
2015年第3期108-108,122,共2页
Appre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