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语》中的“直”与“仁”之辩——兼及近年来“亲亲相隐”的争论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来学术界关于孔子"亲亲相隐"观点的争论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孔子之"直"的误读。争论双方都认为孔子是在道德意义上肯定人"直"的品质从而一般地肯定"亲亲相隐"的道德性的。其实,《论语》中孔子对"直"的论述,无一处是真正道德意义上的。孔子只是在与"枉"或"曲"相对的意义上一般地肯定人"直"的品质。孔子之所以肯定"直",是因为它是真正道德的心理前提。只有在"直"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有所谓真正的道德,而在"曲"的基础上,我们得到的往往是乡愿或伪善。在孔子那里,"直"(真性情)是仁的内在心理前提,"礼"是仁的外在形式要求;真性情和"礼"和谐统一所形成的品质就是仁;只有仁才是真正道德意义上的德性品质。孔子与叶公争论的不是"亲亲相隐"的道德性之应不应该肯定而是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就孔子哲学的基本精神而言,他是绝不可能在道德上一般地肯定"亲亲相隐"的。
作者 曾小五
出处 《原道》 CSSCI 2012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课题(11YJA720034)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4

  • 1.《孟子》[M].,..
  • 2.《论语》[M].,..
  • 3.《论语集注》[M].,..
  • 4古籍.《论语》,《孟子》.

共引文献108

同被引文献117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