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朱子“以身解经”原则的内涵及其解释学意义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朱子认为,儒家学者要实现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必须坚持以身解经的原则,即必须将自己的身心作为经典理解活动的中介。在实际的解经过程中,其内容包括阅读经典前的身心合一,阅读中的心与经一和身与经一,以及阅读之后的心与理一。朱子以解释者身心为经典解释活动中介的原则,既有方法论解释学上的意义,也有哲学解释学上的意义。
作者
周之翔
出处
《原道》
CSSCI
2012年第2期279-291,共13页
关键词
朱熹
以身解经
心与理一
解释学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
1
王中江.
“原意”、“先见”及其解释的“客观性”——在“方法论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之间[J]
.学术界,2001(4):114-125.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加陈艾伦,孟庆时.
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和对传统的理解[J]
.世界哲学,1985(4):55-58.
被引量:1
2
H.P.里克曼,刘忆江.
解释学和生命哲学的创始人——威廉·狄尔泰[J]
.世界哲学,1985(4):75-78.
被引量:8
3
(德)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夏镇平,宋建平.哲学解释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4
(法)里克尔(Ricoeur,P.)著,陶远华等.解释学与人文科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9
1
车永强.
意境的接受美学解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1-55.
被引量:5
2
朱荣英.
哲学诠释学的人文关怀和实践向度[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23(3):16-19.
3
杜莹杰.
召唤结构、期待视野与陌生化的艺术开拓[J]
.北方论丛,2009(1):13-16.
被引量:7
4
王记录.
中国古代文献诠释思想探析[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5-10.
5
范志勇.
法学前见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117-126.
被引量:5
6
陈火青.
回归与划界:谈庄子美学的诠释方法[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3):81-87.
被引量:1
7
唐丰鹤.
本体论解释学视阈下的司法裁判模型[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0(6):9-16.
8
张立刚.
理解我国法律解释权的“监督”向度[J]
.法律方法,2013,19(1):196-205.
9
邵朝友,杨宇凡,韩文杰.
论课堂评价的诠释品格[J]
.当代教育科学,2020(6):63-66.
同被引文献
34
1
彭启福.
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学[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278-283.
被引量:11
2
范立舟.
从“理欲之辨”看朱熹对历史动因的解释[J]
.中州学刊,1997(5):133-137.
被引量:1
3
苟志效.
试论朱熹的解释理论及其思维教训[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6(4):23-27.
被引量:1
4
庆甫.
朱熹经典解释方法论初探[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32(2):119-124.
被引量:1
5
李兰芝.
朱熹的易学解释学[J]
.周易研究,1997(2):55-62.
被引量:6
6
周光庆.
朱熹《四书》解释方法论[J]
.孔子研究,2000(6):48-58.
被引量:10
7
汤一介.
三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J]
.中国文化研究,2000(2):16-20.
被引量:35
8
谢晓东.
走向圆融——朱熹的理学诠释学原则探析[J]
.江淮论坛,2005(6):94-97.
被引量:1
9
陆敏珍,何俊.
朱熹经典诠释的理念、标准与方法——以《论语·学而》四种诠释为例[J]
.哲学研究,2006(7):24-30.
被引量:4
10
陈来.
论朱熹《大学章句》的解释特点[J]
.文史哲,2007(2):103-111.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
1
耿芳朝.
近三十年朱熹诠释学研究述评[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9(9):114-11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叶晴.
论朱熹读书法对当代儒家哲学诠释的启发[J]
.当代儒学,2022(1):155-174.
2
王鑫.
诠释与重建:论朱熹解《易》的结构化特征[J]
.传统文化研究,2024(1):28-39.
1
皮家胜.
解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维度[J]
.哲学研究,2005(11):27-30.
被引量:18
2
犹家仲.
“间距”的解释学意义[J]
.河池学院学报,2004,24(5):28-33.
被引量:1
3
唐庆民.
论解决实践问题的思维方法[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79-81.
4
于丹.
感悟成长——君子不忧不惧[J]
.小作家选刊(时文素材),2012(2):45-45.
5
逄礼文.
陆九渊“六经注我”的心学基础及其解释学意义[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33-35.
6
皮家胜.
马克思恩格斯的“虚假意识”概念及其解释学意义[J]
.学术研究,2015,0(12):18-23.
被引量:1
7
邓晓芒.
海德格尔“存在的末世论”的解释学意义——《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再解读[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84-93.
被引量:3
8
张彤.
论解释学研究中的两个误区及其超越[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5):26-28.
9
邓晓芒.
海德格尔“存在的末世论”的解释学意义——《阿那克西曼德的箴言》再解读[J]
.哲学研究,2006(7):40-47.
被引量:6
10
李咏吟.
周易解释与古典正义论的现代价值[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4):23-30.
原道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