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婚姻谁主——清末民初主婚权制度变革之省思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传统法制中的婚姻成立和问责制度以尊长主婚权为核心,这一制度有其存在的伦常合理性和维护婚姻稳定性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导致父母包办婚姻,忽视当事男女的个人意志。从清末到民国,特别是民国初年,在西方个人本位法学理论的冲击下,移植法制试图确立当事男女个人意志在婚姻成立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渐次否定尊长(父母)的主婚权。这一做法引发了法律内部的矛盾和法律同社会习惯的冲突,直到今天仍值得充分省思。
作者 王祎茗
出处 《原道》 CSSCI 2016年第1期248-261,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清代‘不应得为’律及其适用研究”(批准号:15YJC820038)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9

  • 1周相卿.黔东南雷山县三村苗族习惯法研究[J].民族研究,2005(3):49-58. 被引量:24
  • 2前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编.《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56、660页.
  • 3中华民国民法制定史料汇编[Z].台湾:司法行政部,民国六十五年.
  • 4天虚我生.大理院民事判决例(乙编民事二)[M].北京:中华图书馆,民国八年.
  • 5周东白.民刑诉状汇览(亲属)[M].北京:世界书局,中华民国十三年.
  • 6郭卫.大理院解释例全文[Z].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华民国六十一年.
  • 7刘俊文.唐律疏义笈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6.
  • 8吴兴凌,善清.民刑诉状汇编(已编)[M].上海:大东书局,民国十二年.
  • 9怀效锋.大明律[Z].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 10法律周刊,1924,(57).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