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季节感知上,历来研究侧重在悲秋传统,惟溯自《诗》三百篇,在风调雨顺、农业生产稳定的物候环境下,所谓"春女思,秋士悲",系以大自然为舞台,展演出青春生命的故事。由此来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直到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才有著录,清末王闿运更许以"孤篇横绝",此中缘由,值得探究。本文乃由"《诗经》中与自然物候相呼应的水岸情歌""汉乐府《白头吟》的蜕变: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南朝乐府《西洲曲》:江南水岸情歌的浮现""隋唐乐府《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的合体""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人巧臻化工""细推物理:士/女春思在修复抒情传统上的意义"六个小节,探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生成及其诗学意义,尝试梳理出记忆青春的水岸情歌,如何由欢唱、失落到重现的发展历程。而呼应着大地之春的两性青春故事,显然有着比悲秋传统更久远的记忆,蕴涵着人类生存的无穷奧秘,成了人人共有的永恒青春恋曲。
出处
《乐府学》
2014年第1期213-231,共19页
Research on Yuefu
基金
国科会101年度三年期专题研究计划:“知常、体变与书异:唐诗中的物候感知与诗学反应(NSC 101-2410-H-035-026-MY3)”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