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转换生成语法框架下的汉语正反问句的生成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借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来解释汉语正反问句(A–不/没–A)的生成21。笔者首先提出正反问句中的A指的是屈折短语的中心词,可以是情态动词、体标志、提升的动词、含体后缀的动词,或介词,而非仅限于文献里所说的动词。笔者论证正反问句的生成遵循连续循环的步骤:首先I°移动到否定短语中心词合成[A–不/没]模板,而这一移动的语迹并没有被删除,主要是因为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心词移动。[A–不/没]模板然后移动到标补语中心词,从而完成疑问句的形成。这样的分析能够从句法的角度解释为什么'A没有A'和'在V没在V'不合乎语法,而且为什么对一些讲话人来说,'动宾–不/没–动宾'是不能接受的。
作者 刘海咏
出处 《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42-59,共18页 Linguistic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0

  • 1吴福祥.从“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谈语气词“麽”的产生[J].中国语文,1997(1):44-54. 被引量:90
  • 2邵敬敏,周娟.汉语方言正反问的类型学比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108-117. 被引量:37
  • 3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J].中国语文,1988,(4).
  • 4Wang, William S. -Y. Conjoining and Deletion in Mandarin Syntax [J]. Monumenta Serica, 1967(26).
  • 5汤廷池.国语疑问句研究续论.华中师大学报,1984,(26).
  • 6McCawley, James D. The Syntax of Mandarin Yes- no Questions [ J ]. 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 1994 ( 3 ).
  • 7Gasde, H. -D. Yes- no Questions and A -not- A Questions in Chinese Revisited [ J ]. Linguistics, 2004 (42).
  • 8Law, Paul. Adverbs in A -not -A Ques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 [ J]. 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 2006( 15 ).
  • 9Huang, C. T. James, Y.-H. Audrey Li& Yafei, Li. The Syntax of Chinese [ M ].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 10郭进屉.汉语正反问句的结构和句法运作[D].国立清华大学,1992.

共引文献9

同被引文献23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