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古字通假的烦琐谈精简异读的必要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古籍中尤其是先秦作品中,通假字很多。在文字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最初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生出新义新音,而又未另造新字和新构词语,则利用“假借”的办法来解决,因此就出现了一字多音的情况。我觉得要精简异读,在考虑去掉假借字上,就有很多工作要做。古字通假而致异读的情况,颇为复杂,堪称烦琐哲学。在这方面去精简异读,也成了迫不及待,势所必然的事情了。通假字,不懂得它的异读,也就必然影响掌握字义。如“说”,作“言讲”解,读shuō,但它又通“悦”,读yuè,作“欢喜”讲,还通“脱”,读tuō(“说辐”),这就够麻烦的了。“
作者 周溶泉
机构地区 江苏省如皋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1966年第3期15-16,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