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儿子与情人》为例解读含意的控制与文学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语言是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同的语言形式将会引领文学差异性的发展,包括语境的分析和研究。其中会话含意理论是文学含意控制的精髓所在。依据劳伦斯的语言模式结合文章,进一步分析文学语言和含意控制之间的逻辑关系。
作者
魏菱
机构地区
河池学院外语系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X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语言
会话含意理论
含意控制
劳伦斯的语言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席战强.
精神的悲剧——论精神生态视域下的《儿子与情人》[J]
.贺州学院学报,2012,28(2):35-38.
被引量:2
2
刘国英.
《儿子与情人》中畸形的母子关系分析[J]
.北方文学(下),2011(9):8-8.
被引量:1
3
崔潇月.
灵魂与自然的融合——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自然意象解析[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3):31-33.
被引量:3
4
刘洁.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的抗争[J]
.长城,2009(8):144-14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卢伟萍,席战强.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悲凄情韵[J]
.作家,2008,0(6):102-104.
被引量:1
2
席战强.
试论《儿子与情人》的哲理意蕴[J]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3):58-61.
被引量:1
3
Draper, R. P. Macmillan Master Guides: Sons and Lovers by D. H. Lawrence [M].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1986.
4
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M].洪俊哲,译.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1.
5
司各特·桑德斯.劳伦斯与自然膜拜[A].劳伦斯研究[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1.
6
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陈泽环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7
[奥]弗洛伊德(S·Freud) 著,高觉敷.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1984.
8
Elisabeth B Booz.A Brief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Literature[]..1990
9
Worthen D H.Lawrence and the Idea of the Novel[]..1969
10
Merry Willams.Women in the English Novel1800-1900[]..1964
共引文献
3
1
席战强.
现代工业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奏曲——从《儿子与情人》中的几组人物关系看现代社会生态的变异[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1):109-110.
2
郭燕.
《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特征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6):25-26.
被引量:1
3
蔡季愚.
《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特征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18,0(1Z):122-122.
1
万莉.
含意的控制与文学语言解读——以《儿子与情人》为例[J]
.河南社会科学,2008,16(5):145-146.
2
王梦珂.
用会话含意理论解析相声中的幽默[J]
.科教文汇,2011(13):70-70.
被引量:1
3
韩仲谦.
爱德华·阿尔比笔下戏剧人物话语和行为背后潜台词的语用解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7):109-112.
4
乔阳.
《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探析[J]
.智富时代,2015,0(9X):340-341.
5
刘虎.
当下文学创作中的“四伪”现象[J]
.黄河文学,2009(3):126-128.
6
丁岩.
会话含意理论在《黛西·米勒》中的运用[J]
.海外英语,2011(9X):293-294.
被引量:1
7
尹秀丽.
基于会话含意理论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以《麦琪的礼物》为例[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6(5).
8
周文伟,徐亚纯.
论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在诗歌意境中的运用[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17(4):132-134.
被引量:1
9
李渡,郝莉菱.
志贺直哉的心境调和之路——以《在城崎》为中心[J]
.青年文学家,2012,0(20):46-47.
10
罗雪松.
“象牙塔”里的感叹——《荷塘月色》的主题辨析[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5):22-23.
被引量:1
语文建设
2013年 第01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