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探析道德在约翰·济慈诗歌中的表现与运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约翰·济慈是英国著名的诗歌作家,他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歌作品有很大的影响。济慈提倡一种真善美的诗歌特征,但从道德角度来看,他的诗歌又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对于这种矛盾的特征,济慈进行了自我的辩证与认知,并找到了二者的相关联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济慈的道德观念以及他的诗歌特点。
作者
郭艳虹
梅婕
武婧
机构地区
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
张家口市职教中心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5X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约翰·济慈
诗歌
道德
真善美
分类号
I56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张鑫.
通感群·前景化·陌生化——济慈颂诗的文体学研究[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8):105-107.
被引量:1
2
周桂君.
济慈在哥特传统中的超脱与沦陷——《伊莎培拉》的光晕与阴影[J]
.北方论丛,2005(5):38-42.
被引量:2
3
罗益民.
心灵的朝圣者——约翰·济慈的宗教观[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5):27-36.
被引量:16
4
[英]埃文斯(I·Evans) 著,蔡文显 译.英国文学简史[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5
()阿尼克斯特著,戴镏龄等译.英国文学史纲[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二级参考文献
60
1
胡宪.
“通感”的来源与运用[J]
.当代修辞学,1996(6):14-15.
被引量:2
2
刘新明.
哥特式小说初探[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2(2):72-79.
被引量:7
3
肖明翰.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2001(2):90-101.
被引量:291
4
韦勒克 杨白伍译.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259.
5
G. M. Mathews. John Keats:The Critical Heritage[M]. Routldge, 1971.
6
Ronald Gorell Barnes Gorell, Baron. John Keats: The Principle of Beauty.London: Sylvan Press, 1948.
7
约翰·济慈 傅延修译.济慈书信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1..
8
R.S. White. Keats and Tragedy . Keats As a Reader of Shakespeare.London:The Athlone Press, 1987.
9
R.S. White. Hazlitt and Keats's Attitudes to Shakespeare . Keats As a Reader of Shakespeare.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 1987.
10
托·斯·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A].李赋宁译.艾略特论文集[C].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
18
1
任惠.
狂热与反叛——布莱克的宗教思想及其创作表现[J]
.宿州学院学报,2008,23(5):55-57.
被引量:3
2
孙再玲.
奥林匹克精神评述[J]
.作家,2010(16):193-194.
被引量:1
3
梁晓冬.
中国“十五”期间英国诗歌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3):36-42.
被引量:1
4
周桂君.
“虚静”理论视域下的“消极能力”说——中国古代哲学理念与济慈诗论比较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97-103.
被引量:4
5
周桂君.
济慈在哥特传统中的超脱与沦陷——《伊莎培拉》的光晕与阴影[J]
.北方论丛,2005(5):38-42.
被引量:2
6
罗义华.
约翰·济慈的诗歌与道德关系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5):51-57.
被引量:3
7
周桂君.
古希腊神话语境下的济慈思想与审美倾向研究[J]
.北方论丛,2006(4):49-52.
被引量:8
8
蒋培君.
论济慈的孤独体验与诗歌创作[J]
.阅读与写作,2009(5):3-4.
9
蒋培君.
论济慈的孤独体验与诗歌创作[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17-19.
被引量:1
10
蒋培君.
济慈的孤独体验与诗歌创作[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7):117-118.
同被引文献
3
1
贾艳春.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认知语用研究[J]
.语文建设,2015(11X):39-40.
被引量:2
2
秦玉.
认知诗学视角下外国文学教学模式探索[J]
.语文建设,2016(1Z):17-18.
被引量:1
3
陈莹.
济慈《秋颂》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构建略论[J]
.语文建设,2016,0(1Z):51-5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周学芳.
诗化的心灵之旅——约翰·济慈诗歌创作评析[J]
.语文建设,2016,0(5Z):51-52.
1
冯玉娥,王红静.
浅析莎士比亚作品及渗透的道德观[J]
.教育教学论坛,2011(27):236-236.
被引量:2
2
王琪玖.
与爱、与美、与性,更与城市文明无关——沈从文《丈夫》主题旨归的再审视兼与曾一果等同志商榷[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7,0(9):55-61.
3
胡宜文,魏万德.
海斯特·白兰对真爱的追寻[J]
.青年文学家,2009,0(16):25-25.
4
王苏辉.
舞美在戏曲中的表现与运用[J]
.剧作家,2008(4):80-80.
5
石鹏翔,王宇.
浅析影视作品中设计美学的体现——影片《唐山大地震》对比手法的表现与运用[J]
.电影文学,2011(19):40-41.
被引量:1
6
汪宏.
孙犁小说的现实主义之辨[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8(3):81-83.
7
朴素.
文学的道德关怀如何成为可能[J]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2007(2):16-16.
8
韩蕊.
无声的触动——浅析动画镜头语言的表现与运用[J]
.北方文学(下),2012(9):139-139.
被引量:3
9
李赐林.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与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鲍赛昂夫人与高里奥老头悲剧探微[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06-108.
10
梁天明.
现代婚床:天使与撒旦在较量——影视明星婚变大潮[J]
.电影文学,1993(6):7-9.
语文建设
2013年 第05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