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蒹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历代研究《诗经》并为它作注者甚众,其间的不少注释非常精辟,但也有些注解值得商榷。《小序》以为《蒹葭》是国人"刺襄公"之作,因此"白露为霜"句,《毛传》因《序》作训曰:"白露凝戾为霜,然后岁事成;国家待礼,然后兴。"《郑笺》进一步解释为:"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强盛,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兴者,喻众民之不从襄公政令者,得周礼以教之则服。"这种"刺襄公"说与原诗的内容不相切合,显然是经学家的用诗之义而非诗人作诗之义。早前郑玄就发现了这样解释不妥,因为二章"白露未晞"、三章"白露未已"要与首章相承,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Z期65-65,共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日韩<诗经>百家汇注"之子课题"<诗经>桧曹豳三风诸篇诗旨考论"(项目编号2011GX1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