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框架转换与突显观下的歇后语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歇后语由"引"、"注"两部分构成,幽默、形象,是汉语言文化的一朵奇葩。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构成统一的语义单位。在歇后语自身的语义图式中,"注"使得"引"的部分元素特征突显,其语用意义的实现体现了语义框架转换。本文从框架转换和突显观角度分析歇后语,对其进行分类、解释其语用幽默的认知机制,彰显歇后语使用的趣智结合。
作者
黄睿
机构地区
河北工程大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9Z期63-64,共2页
基金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话语幽默的认知语用研究"(编号:S2010719)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突显观
框架转换
歇后语
分类号
H136.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0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钱轶群,王文斌.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解读机制[J]
.台州学院学报,2008,30(1):41-44.
被引量:3
2
王文斌.
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J]
.外语研究,2004,21(1):6-12.
被引量:199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王斌.
概念整合与翻译[J]
.中国翻译,2001,22(3):17-20.
被引量:126
2
孙亚.
心理空间理论与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2001(4):12-14.
被引量:60
3
汪少华.
隐喻推理机制的认知性透视[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14-17.
被引量:38
4
刘正光.
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8-12.
被引量:129
5
汪少华.
概念合成与隐喻的实时意义建构[J]
.当代语言学,2002,4(2):119-127.
被引量:116
6
陈道明.
隐喻与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40-43.
被引量:77
7
苏晓军,张爱玲.
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J]
.外国语,2001,24(3):31-36.
被引量:150
8
汪少华.
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J]
.外国语,2001,24(3):37-43.
被引量:143
9
黄华.
试比较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20-22.
被引量:51
10
张辉,李佐文.
从“red pencils”和“fake guns”谈起——形名组合的认知语义学研究[J]
.外语研究,2001,18(2):36-40.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
200
1
高俊杰.
概念合成理论下李清照的古诗词情感隐喻研究[J]
.汉字文化,2023(4):77-79.
被引量:1
2
毛智慧.
英汉表量结构中物量词的隐喻构建机制[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1):42-46.
被引量:12
3
李磊.
概念整合视角下的翻译认知机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2):217-218.
被引量:6
4
于复玲.
概念合成理论与言语行为转喻[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S2):273-276.
被引量:1
5
武仲波.
概念整合理论对熟语隐喻意义理解的阐释力[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52-54.
6
杨波.
阿凡达之身心谁做主?——身份构建的文化和认知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2010(11):41-47.
被引量:2
7
王红.
概念整合域下的英语新闻标题解读[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323-324.
被引量:2
8
田聪.
概念合成理论评述[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3):13-16.
被引量:13
9
何芳.
诗化的艺术 诗意的魅力——用合成空间理论分析《玻璃动物园》中的叙事意象[J]
.外国语文,2009,25(S1):51-53.
10
张辉 ,孙明智 .
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3):1-6.
被引量:146
同被引文献
10
1
文旭,刘先清.
英语倒装句的图形-背景论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6):438-443.
被引量:100
2
邵军航,余素青.
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突显观、注意观及其一致性[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3):124-130.
被引量:27
3
傅轶飞,陶炀.
网语概念理据探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23-124.
被引量:1
4
隋雪.
汉语双字词识别研究进展[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6):768-771.
被引量:6
5
邹智勇,程平.
图形-背景理论十年应用研究探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67-72.
被引量:6
6
张小玉,陈建平.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隐喻解读[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9):4-6.
被引量:3
7
刘先清,文旭.
语言注意系统下的说话过程研究[J]
.外语研究,2013,30(6):24-32.
被引量:1
8
李丛,刘莎.
网络语言之发展阶段:从符号、数字、字母到文化词[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2):272-276.
被引量:6
9
隋雪,马英雪,李莹,纪雅婷,梁小童.
汉语词汇加工心理过程的研究进展[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3):360-364.
被引量:9
10
李瑶琴,于善志.
图形/背景理论与汉英诗歌语言对比研究——以王维和华兹华斯的诗歌为例[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8):158-16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傅轶飞.
汉语网语的焦点/背景解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3):392-397.
1
徐莉娜.
翻译的形象思维过程探析[J]
.上海科技翻译,2004(1):6-10.
被引量:7
2
杨旸.
“V上”结构语法意义的认知分析[J]
.语文知识,2013(1):112-114.
3
王颖.
图式理论在考研英语阅读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新余学院学报,2012,17(4):71-73.
被引量:2
4
陈友勋.
多维语义与线性翻译[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4):88-92.
5
孔蕾,秦洪武.
词义演变的制约机制:语境和语义图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40(2):60-66.
被引量:10
6
冯茵.
Beyond作为介词的语义图式及教学启示[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116-119.
被引量:2
7
王红斌.
语义图式、语义空位、语义提取[J]
.南开语言学刊,2004(1):65-70.
被引量:1
8
刘艳丽,胡伟,段钨金.
基于原型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J]
.大家,2012(1):238-238.
9
崔艳.
引导图式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1):72-76.
10
轩治峰.
空间认知理论与“上”字的空间语义认知及英译[J]
.外国语文,2009,25(4):15-20.
被引量:1
语文建设
2014年 第09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