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艾略特《荒原》的写作手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艾略特的《荒原》是一部对现代文学界影响十分大的经典作品,在上世纪初,该作品已经被认作是西方现代化诗歌的里程碑。阅读、欣赏《荒原》这部作品时,难免会被其中错综复杂、古今杂揉、虚实变幻的写作手法所吸引。《荒原》在大众的眼中被标记了"晦涩难懂"的称号,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诗歌中表现手法的错综复杂,使现代人阅读起来十分困难。本文将重点探讨《荒原》的写作手法。
作者
陈思
机构地区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X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艾略特
《荒原》
宗教信仰
西方文学
晦涩难懂
分类号
I56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孙姗,时小蕾.
“传统”与“非个人化”——浅析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J]
.才智,2014,0(23):268-269.
被引量:1
2
吕智博.
艾略特与勃洛克象征主义诗歌之比照——以《荒原》和《十二个》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6):67-68.
被引量:1
3
袁奉亚,杨尉.
T.S.艾略特诗学理论在中国的旅行——以卞之琳和穆旦的新诗创作为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2):99-103.
被引量:2
4
杨会敏.
将“翻译文学”注入外国文学教学的实践——以艾略特《荒原》为例[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1):107-112.
被引量:2
5
谢咏梅,夏金.
殊途同归——T.S.艾略特的诗学本体论和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之比较[J]
.山东外语教学,2013,34(1):87-92.
被引量:1
6
胡伶俐.
传统与创新:约翰·邓恩与托马斯·艾略特的比较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1):53-56.
被引量:2
7
郑艳林.
从张扬个性到复归传统——论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论[J]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1):65-68.
被引量:1
8
尹付.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现代主义手法的蕴涵与溯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115-11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58
1
余莉.
再论艾略特的传统观与非个性化理论[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6):147-150.
被引量:10
2
顾钧.
艾略特文评研究三题[J]
.国外文学,2002(3):16-20.
被引量:3
3
王向远.
从“外国文学史”到“中国翻译文学史”——一门课程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J]
.中国比较文学,2005(2):70-83.
被引量:11
4
罗振亚.
对抗“古典”的背后——论穆旦诗歌的“传统性”[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9-75.
被引量:5
5
艾略特,王恩衷.艾略特诗学文集[C].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6
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M].杨自伍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
7
艾略特.圣林[M].费伯出版社,1920:4.
8
哈罗德·布鲁姆.误读图示[M].朱立元,陈克明,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1.
9
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M]//王恩衷.艾略特诗学文集.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2.
10
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M].徐文博,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共引文献
4
1
张璐,宋梅.
英国玄学派诗歌对传统的超越[J]
.芒种(下半月),2014,0(8):93-94.
2
蒋萧.
T.S.艾略特《荒原》翻译策略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78-79.
3
刘冲.
通过《墙上的斑点》看伍尔芙的生活和生命观[J]
.青年文学家,2014,0(6Z):89-89.
4
孔令丹.
风格创新与个性化——以《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为例[J]
.语文建设,2016(1X):73-74.
1
吴微,张喜丰.
托·斯·艾略特《荒原》中的女性观[J]
.飞天,2009(22):90-91.
被引量:1
2
陈红.
试析艾略特《荒原》的艺术魅力——思辩的力量震撼诗坛[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2):76-78.
被引量:5
3
林曦.
艾略特《荒原》的传统意识[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29(6):54-59.
被引量:1
4
崔艳,李忠霞.
艾略特《荒原》的认知诗学解读[J]
.作家,2015,0(11X):92-93.
5
李如,张文娟.
救赎的可能——艾略特《荒原》的一种解读[J]
.文学界(理论版),2011(2):160-161.
被引量:3
6
徐绛雪,俞晓华.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意象的选择看艾略特《荒原》的主题[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11(7):82-85.
被引量:1
7
陈静梅.
艾略特《荒原》神话原型批评[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6(3):65-67.
被引量:2
8
杨彦清.
“有韵味的牢骚”——艾略特《荒原》新解[J]
.新西部(理论版),2010(12):105-105.
9
杨会敏.
将“翻译文学”注入外国文学教学的实践——以艾略特《荒原》为例[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1):107-112.
被引量:2
10
董鸣鹤.
荒凉中的渴望——托马斯·史特恩斯·艾略特《荒原》的主题[J]
.青年文学家,2013,0(9X):44-45.
语文建设
2014年 第12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