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别康桥》中伤感情调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有名的诗作之一。诗人以如画的笔触,将自己对离别康桥的伤感,通过其娴熟的虚实变换方式,将其寄托于一幅幅流动的美景之中。《再别康桥》一诗中伤感情调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徐志摩理想主义破灭的哀伤、徐志摩对中国古典离别诗歌伤感意境的继承以及徐志摩的悲剧精神这样三个方面。
作者
毛雪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Z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伤感情调
审美价值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姚萌萌.
颠覆与传承之间抒写的至纯性灵——《再别康桥》承载的诗歌古韵和新意[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62-65.
被引量:3
2
贺仲明.
论《再别康桥》的自然与节制之美——兼谈文学审美的传承与接受因素[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1):56-59.
被引量:6
3
李雨涓.论《再别康桥》“三美”特色[J],2014(02).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高占伟,丁毅.
初恋失败的咏叹调──读徐志摩《再别康桥》[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3):21-22.
被引量:12
2
闻一多.诗的格律[M]//闻一多全集.第2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37.
3
顾永棣.新编徐志摩全诗[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
胡适.朋友心中的徐志摩[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8.
5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12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245-246.
6
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171.
7
徐振忠.
“美是人间不死的光芒”——评徐志摩中英名诗《再别康桥》[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8(1):47-51.
被引量:2
8
桑绍龙.
“再别康桥”与谁惜别——徐志摩《再别康桥》情感指向考辨[J]
.新闻爱好者,2008(12):54-5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6
1
管冠生.
《再别康桥》的精神分析学解读——兼谈本诗解读中的几个问题[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5):45-49.
被引量:2
2
郑锦航.
《再别康桥》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J]
.文学教育,2018,0(9):116-117.
被引量:2
3
刘娟.
《再别康桥》中伤感情调的审美价值[J]
.北方文学,2019,0(15):34-34.
4
王璐,王泽龙.
新世纪以来徐志摩诗歌研究回顾与思考[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2):59-66.
5
吴超平.
裘帕·拉希莉短篇小说优雅的美学风格[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4):57-63.
6
张鸿雁.
《再别康桥》艺术特色评析[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0(2X):56-56.
同被引文献
6
1
高占伟,丁毅.
初恋失败的咏叹调──读徐志摩《再别康桥》[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3):21-22.
被引量:12
2
王小华.
诗意的心灵——解读《再别康桥》[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7):118-118.
被引量:4
3
司琪.
论《再别康桥》的审美内涵[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2):118-120.
被引量:4
4
贾忠良.
徐志摩《再别康桥》主题论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1-94.
被引量:2
5
姚萌萌.
颠覆与传承之间抒写的至纯性灵——《再别康桥》承载的诗歌古韵和新意[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62-65.
被引量:3
6
严汪霞,陆振慧.
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再别康桥》两译本评析[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120-12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郭恩潼.
Comment on“Farewell to Cambridge”[J]
.校园英语,2017(42):254-255.
2
刘娟.
《再别康桥》中伤感情调的审美价值[J]
.北方文学,2019,0(15):34-34.
1
李慧萍.
凭吊千年的幽怨[J]
.创作与评论,1997,0(1):78-78.
2
张丽蕾.
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J]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2009(7):62-63.
3
李盛仙.
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J]
.老人世界,2009(3):35-35.
4
宋佳.
齐心协力[J]
.少儿科技博览,2005,0(3):27-27.
5
李萌昀.
论古代小说中的离别场景[J]
.明清小说研究,2015,0(1):144-154.
被引量:2
6
辛晓明.
伦理道德的他律性与图像叙事的自由[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2):84-86.
7
胡琳.
匠心独运写离别——论柳永的离别词[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45-47.
被引量:1
8
林陈平.
中日古代离别诗歌比较——以《古今和歌集》与《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为例[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24(3):82-84.
被引量:1
9
龙剑梅.
离别诗体势语传播及其当代价值[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63-66.
被引量:1
语文建设
2015年 第7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