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看《聊斋志异》译者的主体性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聊斋志异》是一部蕴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言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在电影和戏剧文学中阐释翻译学认为翻译就是阐释、解释,不同的译者由于不同的背景知识以及时代背景会对相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翻译和解读。本文通过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的翻译四步骤来研究马尔兄弟译本《聊斋志异》中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译者的主体性,以期以阐释翻译学的观念寻求一种不同的译文评价标准。
作者 叶晗修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X期91-92,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英]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编著,王柯平等.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M]人民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