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沐猴宜马民俗与“猴年马月”的产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16年6月5日至7月3日(丙申年五月)为传统纪年中的'猴年马月',近来对于该成语的来源及其文化内涵的讨论颇多。王浩垒[1]、徐世荣[2]、孙剑艺[3]、倪培森[4]等人指出',猴年马月'源自'驴年马月',五代新生的'驴年'是一个佛源词,开始可能只是作为类推的詈词使用,喻指遥遥无期的年月,为了音节匀称、加强语气,'驴'与禅籍中常与之配对的'马'连用,扩展为四字格'驴年马月';其中'马月'无实义。
作者
王浩垒
机构地区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民族和谐语言研究与应用中心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Z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纪年
沐猴
驴唇马嘴
变异形式
民俗
分类号
H136.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林宪亮.
孙悟空官职——弼马温考[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1):133-137.
被引量:4
2
孙剑艺.
“驴年马月”探源[J]
.语文建设,1997,0(11):35-37.
被引量:2
3
广中智之.
古代中国猴与马故事的源流——中外文化交流之一例[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3):118-123.
被引量:9
4
王浩垒.
“驴年马月”“猴年马月”的来源及其文化阐释[J]
.辞书研究,2015(6):76-79.
被引量:1
5
倪培森.
“驴年马月”与“猴年马月”[J]
.文史杂志,2013(5):59-59.
被引量:2
6
徐世荣.
“猴年马月”“驴年马月”的来历[J]
.语文建设,1997,0(6):28-28.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王小盾.
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J]
.中国社会科学,1997(6):146-167.
被引量:27
2
陈其光.
汉藏语声调探源[J]
.民族语文,1994(6):37-46.
被引量:19
3
徐世荣.
“猴年马月”“驴年马月”的来历[J]
.语文建设,1997,0(6):28-28.
被引量:2
4
孙剑艺.
“驴年马月”探源[J]
.语文建设,1997,0(11):35-37.
被引量:2
5
倪培森.
“驴年马月”与“猴年马月”[J]
.文史杂志,2013(5):59-59.
被引量:2
6
和田约特干出土猴子骑马俑与猴子骑驼俑源流考[J]
.西域研究,2003(1):70-83.
被引量:9
7
曾毅平.
“驴友”“色友”及其社团方言词释略[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80-86.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11
1
齐东方.
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6):6-25.
被引量:29
2
王浩垒.
“驴年马月”“猴年马月”的来源及其文化阐释[J]
.辞书研究,2015(6):76-79.
被引量:1
3
张立红,张欣.
祥瑞猴——猴年说猴俗[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2):4-8.
4
姜荣刚.
“弼马温”渊源新辨——兼论中国古代猴马民俗与《西游记》小说的创作[J]
.文化遗产,2019(5):80-87.
被引量:3
5
沙武田.
唐、吐蕃、粟特在敦煌的互动--以莫高窟第158窟为中心[J]
.敦煌研究,2020(3):14-26.
被引量:5
6
任艳艳.
求形以传美,得意勿忘言——从形式主义诗学看文学翻译[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9):106-109.
被引量:1
7
孙胜广,于长敏.
日本古代猴文化管窥--兼论对中国猴文化的扬弃[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0(6):18-26.
被引量:1
8
宋洪民,尹义君,丁浩冉.
从蒙、汉语言接触看“弼马温”的音义组合[J]
.古汉语研究,2022(3):85-97.
9
刘清.
北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猴子形象研究[J]
.艺术与民俗,2023(1):74-79.
10
张昊苏.
"弼马温"与猴马民俗关系新论——兼及《西游记》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东岳论丛,2023(10):39-49.
1
杨铁梅.
浅析中学英语强调句[J]
.山西青年,2017,0(14):182-182.
2
王存.
谈口语“我了个去”的语用策略[J]
.文学教育,2017(21):176-177.
3
彭宗卫.
保护优先促发展 绿色长江展新颜——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J]
.四川水力发电,2017,36(5):137-139.
4
李阳海.
例谈反问的艺术效果[J]
.初中生学习指导(八年级提升版),2017,0(9):8-9.
5
汪小珉,魏馨妤,常晓雯.
屣甘肃方言詈词中的“■”[J]
.汉字文化,2017(10):18-21.
6
龙思阳.
秋雨心情[J]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17,0(10):30-31.
7
文言.
猜数字[J]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2017,0(10):29-29.
8
张德岁.
宿州方言詈词的类型及其语用功能[J]
.宿州学院学报,2017,32(9):53-57.
9
孙剑教授简介[J]
.决策与信息,2017(31):1-1.
10
王芳.
译者的适应选择与旅游外宣文本四字格英译[J]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8(3):61-64.
语文建设
2017年 第1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