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东莞市2008年至2011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东莞市2008年至2011年收集和评价的6 716例抗菌药物ADR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男性患者ADR发生率略高于女性,19~3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构成比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ADR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居首位(86.81%),多数发生于用药30 min内(45.98%);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7.91%),其次为全身损害(9.18%)和胃肠系统反应(8.58%),其中19~49岁年龄组的ADR发生率最高(71.76%),其次为1个月至3岁年龄组(16.06%);6 716例ADR共涉及抗菌药物9类105个品种,以头孢菌素(58.80%)、喹诺酮类(16.04%)和青霉素类药物(8.68%)最多。结论抗菌药物ADR是在药品质量、临床用药和患者机体因素共同作用下的非线性复杂表现,呈一定规律性。要减少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必须进一步控制其过度使用,提高公共卫生和健康知识普及水平,控制青壮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控制静脉输液,对ADR发生的高危人群、药物、时间等加强用药监护。
出处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2期88-91,共4页 China Pharmaceutical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36

共引文献62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