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诗学三大派别之得失论衡
出处
《东方丛刊》
2003年第2期19-36,共18页
The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Studies of the Orient
-
1李康化.顾贞观词学思想论衡[J].学术月刊,1999,31(4):75-81. 被引量:5
-
2时永乐,智延娜.清人不重视校注《论衡》之原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6):79-82. 被引量:3
-
3邹然.《论衡》中的文学理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23-26.
-
4谭桂林.论现代中国诗学的现代性建构[J].理论与创作,2004(5):25-30. 被引量:2
-
5刘进.马克思主义诗学的文化视野[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8-42.
-
6张宏建.朦胧诗与新诗的论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9):23-24.
-
7谭桂林.从形式论到语言论——关于现代中国诗学发展趋向的一种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5):91-96. 被引量:2
-
8力之.《文选》分文体为三十七类说辨正——《文选》分体三种说论衡之一[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6):70-76. 被引量:1
-
9刘进.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诗学概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66-70. 被引量:2
-
10王金胜.历史暴力与生命审美乌托邦——《红高粱家族》与莫言文学的历史意识[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5(5):7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