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民族审美心理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82-86,共5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
1梁一儒.民族审美心理的基本特征(上)[J].新疆艺术(维文),2000(4):5-15. 被引量:5
-
2潘殊闲.论《周易》蕴藏的民族审美心理及其影响[J].社会科学研究,2005(1):77-79. 被引量:3
-
3梁一儒.民族审美心理的基本特征(中)[J].新疆艺术(维文),2000(5):5-10. 被引量:2
-
4王烟生,邱全民.试论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7(4):132-135. 被引量:6
-
5王利纯.浅析泰戈尔戏剧《邮局》在中国的接受情况[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4,0(5):57-58.
-
6刘尊明.试论唐宋词的审美特性及其文化意蕴[J].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3(3):27-34. 被引量:4
-
7李亚军.透视“诗中画”背后的和谐审美意蕴——也谈王维的《山居秋暝》[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8(3):90-90.
-
8韦映.民族审美心理的特征及其当代意义[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5(4):50-52.
-
9李夫泽.两位中国味小说大师的不同风范——赵树理与汪曾祺小说风格比较[J].社会科学家,2004,19(3):138-141. 被引量:1
-
10王哲平.试论道家之“道”的审美特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2(4):100-10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