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苏州春秋晚期聚落形态看灵岩大城址
被引量:
2
About the Tribal Dwelling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A Clue to the Town-site of Lingya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苏州西部山区分布着大量的春秋晚期遗址、遗迹,对新发现的灵岩春秋晚期大型城址的性质定位有十分重要的参照意义。运用聚落形态研究方法对灵岩大城址地理位置、周边古城址、古墓葬、古遗址进行分析,新发现的灵岩大城址应该就是春秋晚期吴国都城。
作者
姚瑶
金怡
机构地区
苏州市博物馆
出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3-104,120,共3页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灵岩大城址
苏州
春秋时期
聚落形态
昊国都城
分类号
K878.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3
1
杨贵金,齐文举.
关于原城的新发现及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13-14.
被引量:3
2
XIA Zhengkai,WANG Zanhong,ZHAO Qingchun.
Extreme flood events and climate change around 3500 aBP in the Central Plains of China[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4,47(7):599-606.
被引量:5
3
钱公麟.
关于吴县严山春秋玉器窖藏性质的再认识[J]
.东南文化,1999(2):8-12.
被引量:4
4
杨贵金.
沁水下游的夏文化与先商文化[J]
.中原文物,1997(2):33-39.
被引量:13
5
钱公麟.
春秋时代吴大城位置新考[J]
.东南文化,1989(Z1):137-142.
被引量:12
6
马连成,廖永民.
濮阳市郊区考古调查简报[J]
.中原文物,1986(4):12-19.
被引量:11
7
原思训,陈铁梅,胡艳秋,蒙清平,马力.
碳十四年代测定报告(九)[J]
.文物,1994(4):89-95.
被引量:10
8
陈淳,龚辛.
二里头、夏与中国早期国家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4):82-91.
被引量:30
9
马世之.
新砦遗址与夏代早期都城[J]
.中原文物,2004(4):51-54.
被引量:15
10
许宏,陈国梁,赵海涛.
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J]
.考古,2004(11):23-31.
被引量:116
引证文献
2
1
陆雪梅,钱公麟.
春秋时代吴大城位置再考——灵岩古城与苏州城[J]
.东南文化,2006(5):15-24.
被引量:5
2
薛桢雷,吴朋飞.
夏代文化遗址分布与夏都地望的耦合性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5):176-18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维明.
吴王阖闾都城考——关于苏州木渎春秋古城遗址的讨论[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68-76.
被引量:2
2
熊贤品.
《越王差徐戈》铭文与越国徙都“姑苏”补论[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1(6):6-12.
3
本刊编辑部,时新.
吴文化研究:纪念苏州建城二千五百三十周年[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3(1):1-28.
被引量:1
4
熊贤品.
论清华简七《越公其事》吴越争霸故事[J]
.东吴学术,2018(1):86-98.
被引量:5
5
高明灿,吕红医,张冰雪,王珂昕.
河东地区早期文化遗址时空分布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41(1):175-180.
被引量:3
6
杜心宇,龚维,胡希军,金晓玲,赵思文,罗紫薇.
洞庭湖区史前聚落规模及聚落群时空演变[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3,42(6):143-149.
7
杨雅茜,江牧.
苏州古城空间的神圣性叙事[J]
.城市史研究,2023(1):142-158.
1
姚继元,王建华.
吴都地望及其定量分析[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4):105-106.
被引量:2
2
周颂伦.
关乎中日甲午战争性质定位的两个话题——正义与仁爱[J]
.抗日战争研究,2011(3):15-19.
3
张敏.
鸠兹新证——兼论西周春秋时期吴国都城的性质[J]
.东南文化,2014(5):80-88.
被引量:7
4
张敏.
吴国都城初探[J]
.南方文物,2009(2):55-61.
被引量:10
5
林华东.
苏州吴国都城探研[J]
.南方文物,1992(2):71-75.
被引量:1
6
朱士光.
关于吴都句吴研究的几点刍荛之见[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31-33.
7
俞月亭.
南看盘门[J]
.炎黄纵横,2004(8):40-41.
8
叶文宪.
木渎春秋吴城遗址的发现及其意义[J]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2):7-9.
被引量:4
9
王恩田.
河南固始“勾吴夫人墓”——兼论番国地理位置及吴伐楚路线[J]
.中原文物,1985(2):59-62.
被引量:12
10
严臣,凌羽.
申渐高之死[J]
.上海戏剧,1987(1):32-37.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