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松赞干布塑像的再观察:几个历史和风格证据问题的探讨(英文)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里著名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及其随从的塑像一般被认为是属于7—9世纪的作品(约629—842年)。这种以藏文文献为依据的观点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并得到了现代一些中国和西方学者的支持,然而,基于历史学、考古学、图像学以及艺术风格等因素的分析,这种观点必须得到修正。现代藏学研究中广为谈论的图像学和历史学问题是:是否西藏早期的统治者在7—9世纪或稍晚的11—13世纪时已被看做是观音的化身。一般来说,人们对松赞干布的怀念与崇拜主要是由于他对于佛教的贡献,尤其是指他在西藏首次引入并传播了观音信仰崇拜。最早的松赞干布形象,如据说位于琼结藏王墓和桑耶寺的7—8世纪时的松赞干布塑像和一些11—13世纪时的唐卡中在边角处描绘的松赞干布小像,除此之外,在元代以前,没有出现过单独描绘或塑造的松赞干布形象。保存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哲蚌寺的一些金属造像根据艺术风格分析应为14或15世纪的作品。第二组赞普塑像位于大昭寺(却坚吞米拉康Chosrgyal Thon mi Lha Khang,底楼,西侧),尚不谈其真实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疑问,将之与江孜白居寺(1418—1439年)的泥塑进行艺术风格上的对比,其年代可晚至15世纪上半叶。第三组塑像是最著名的松赞干布及其二妃像(位于却坚松赞拉康Chosrgyal Srong btsan Lha khang,二楼,西侧),但这只是一个现代的复制品,可能是与五世达赖喇嘛(1645年)的捐赠有关,很显然系由一身份不明的喇嘛东噶楚札(bLa ma mDung dKar’brug gras)于17世纪40年代创作。文献记载表明,当时为拉萨祖拉康(gTsug lag Khang)复制和重建了大量的作品。布达拉宫法王洞(却坚祖甫Chos rgyal sCrub phug)里最有名的赞普及其妃子、儿子和大相的形象传统上一直被认为是7世纪时的作品,但本文通过对诸多因素的分析,认为其显然是属于17世纪的创作。
出处 《藏学学刊》 2004年第1期75-100,300-301,共28页 Journal of Tibet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8

  • 1张关禄,贵金属,2000年,21卷,2期,20页
  • 2中国冶金百科全书.有色金属冶金卷,1999年,270卷,658页
  • 3谭庆麟,铂族金属(性质、冶金、材料、应用),1990年,185卷,230,257,658页
  • 4刘时杰,全国金属学会第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集,1986年
  • 5刘时杰,贵金属,1986年,7卷,3期,1页
  • 6刘时杰,贵金属,1983年,4卷,4期,45页
  • 7贵金属,1977年,1卷,4期
  • 8张关禄,刘时杰,刘俊夫,冯志杰,顾华祥.从铜阳极泥中提取铂族金属的新工艺[J].贵金属,1989,10(1):8-1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