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艾青的归来之歌与朦胧诗在美学形态上的不同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时期文坛上以艾青为代表的"归来之歌"和"朦胧诗"是诗歌的两大重镇,二者虽有共同的"公共苦难"经历,但因成长经历和诗学观念的不同,在诗歌创作上产生了不同的见解,二者在诗歌美学形态呈现不同的风格。笔者从诗歌的审美特征、抒情主体、表现方式等三个方面来分析艾青的归来之歌与朦胧诗在美学形态上的不同,从而反映"归来"诗情感的真实性、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富的哲理性。
作者
吴顺达
机构地区
温州技师学院
出处
《中国教师》
2014年第S1期117-117,共1页
Teacher’s Journal
关键词
艾青
“归来”之歌
朦胧诗
美学形态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陈姝.
归来与歌唱——读艾青的《归来的歌》[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7-51.
2
陈姝.
归来与歌唱——读艾青的《归来的歌》[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0(2):50-55.
3
陈姝.
归来与歌唱——读艾青的《归来的歌》[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8,8(3):59-63.
4
孙杨.
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精神世界的继承与发扬[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1):17-18.
5
胡和平.
论沈从文的艺术探索及其精神追求[J]
.求索,2005(7):161-162.
6
孙鸿.
心灵的重奏[J]
.安康师专学报,2004,16(6):41-43.
7
陈才生.
人民·时代·真情——王学忠诗歌的当代意义[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15(1):78-80.
被引量:1
8
曾宪文.
自我的虚假与不朽的消解——米兰·昆德拉《不朽》的解读[J]
.芒种,2014(2):67-68.
9
张艳艳.
浅析《牡丹亭》的“灵异”[J]
.新余学院学报,2017,22(2):44-47.
被引量:1
10
郑榕玉.
文学形象“真实性”之再认识[J]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1):101-104.
中国教师
2014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