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真相”时代终将延续下去——论数字空间里的社会分化与群体聚合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数字空间里,情感驱动了分化和群体聚合,情感本身就是最终的归因,同时个人信仰汇成暂时性舆论群体,又能促使这些群体分化。理性虽被绕过,客观事实虽被无视,但也未必全然是坏事。因为精英主义下的专业权威、阶层分裂下的权力威信未必比个人信仰更加可靠,群体在不断变动中的分化与聚合可能比稳固的状态更有朝气,更能推动言论的自由。当技术推动时代进入一种与先前不一样的生存时空和社会结构中时,到底应不应该因为事实重要性的减弱而质疑新现象的产生,到底应不应该因为个人信仰和情感因素的取而代之就斥责这种现象为"病症",有待商榷。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China Youth Stud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35

  • 1安东尼·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51页.
  • 2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林聚任、王鹏、宋丽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343、173、177、183、189、189页.
  • 3克里斯·希林.《身体与社会理论》,李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10-111页.
  • 4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Ⅱ),袁志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339页.
  • 5乔恩·埃尔斯特.《心灵的炼金术:理性与情感》,郭忠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17、165、179、170页.
  • 6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39页.
  • 7提勃尔·西托夫斯基.《无快乐的经济--人类获得满足的心理学》,高永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20页.
  • 8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4页.
  • 9乔纳森·特纳.2001,《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邱泽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 10Michel Foucault, “Andere RSume”,in Karlheinz Barck et al. (eds.), Aisthesis, Wahmehmung heute oder Perspektivenin einer anderen Asthetik, Leipzig: Reclam, 1992,p. 34.

共引文献350

同被引文献102

二级引证文献3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