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与后革命社会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由于对社会状况的危机感、也由于迷失了政治和文化方向,人们对未来的兴趣日渐浓厚。未来被描绘成各种蓝图,这些蓝图可能具有理想模式的作用,甚至可以被制订成积极的政策。如果用切合实际的未来展望代替纯粹的乌托邦,那还是大有裨益的。后工业社会则产生于对各种发展设想的具有选择性趋向的描述之中。从美国开始的资产阶级未来研究,在60年代制订了第一批内容广泛的蓝图,并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D.贝尔、H.卡恩以及美国《未来》杂志)。由罗马俱乐部发起的讨论借助于活跃的模式预测、沿着'后工业社会'的思想方向继续进行。70年代,随着价值变化研究和生活方式研究的开展,出现了关于后革命社会(J.加尔通)或后现代社会(B.F.斯金纳、F.E.舒马赫、宾斯万格尔)的未来描绘。在这方面还包括着眼于社会哲学的各种思考。
出处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1991年第15期32-33,共2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T.C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