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古代书法意象理论钩沉及其内涵解读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古代直接论述"意象"的书论进行全面、系统地钩沉、解读,发现古代书法意象理论多与自然密切相关,认为"象"源于对自然多层次的体认式效仿,由多重意趣融合而成,有"托物言志"和"缘物感兴"的不同。多与类似于现实物象的形象感相关,更是一种变化多端的飞动之势。其创造需澄心体悟,通过书法字体、形式的同构实现,是不确定的,可一字数象。已认识到书法字体、形式本身也可通过意化而成为一种"意象"。多将"象"视为一种工具而偏重"意",进而追求冲破具体形式、物象限制的无限性与"心手两忘"而非"物我两忘"的自由化境。
作者 杨晓萍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1X期44-49,共6页 Chinese Calligraph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7

  • 1夏之放.以意象为中心话语建构文艺学理论体系[J].求是学刊,1995,22(6):77-80. 被引量:4
  • 2彼德·琼斯.《意象派诗选》,裘小龙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年,第5页.
  • 3皮朝纲.《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概要》,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121页.
  • 4詹杭伦.《刘若愚.融合中西诗学之路》,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198.
  • 5陈晓明.《本文的审美结构》.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
  • 6高建平.《全球化与中国艺术》.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
  • 7刘若愚.《中国诗学》,杜国清译.台北.台北幼狮文化公司,1977年.
  • 8皮朝纲.《中国美学沉思录》.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
  • 9唐浞.“论意象”,《春秋》6(1948).27-31.
  • 10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

共引文献12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