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Cu(OH)2分解温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至今对于Cu(OH)<sub>2</sub>的分解温度仍未达成共识。经过认真学习刘怀乐在《化学教育》2004年第10期发表的"对Cu(OH)<sub>2</sub>制备实验的研究"(以下简称刘文)和熊言林在《化学教学》2008年第9期发表的"新制氢氧化铜分解温度的实验探究"(以下简称熊文)两篇文章后,我感到收获颇多。
作者
祝伟芳
机构地区
宁海县正学中学
出处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3X期55-56,共2页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关键词
分解温度
Cu
OH
氢氧化铜
化学教育
熊文
氢氧化钠溶液
碱式硫酸铜
混合反应
文中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熊言林,黄萍,张燕,徐泽忠.
新制氢氧化铜分解温度的实验探究[J]
.化学教学,2008(9):15-17.
被引量:9
2
朱鹏飞,马宏佳,杜静.
利用传感技术对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9):34-36.
被引量:13
3
刘怀乐.
对Cu(OH)_2制备实验的研究[J]
.化学教育,2004,25(10):53-53.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梁红君.
关于“制备氢氧化铜”实验条件的改进[J]
.天津教育,1999,0(2):47-47.
被引量:1
2
刘怀乐.
对Cu(OH)_2制备实验的研究[J]
.化学教育,2004,25(10):53-53.
被引量:10
3
李颖,刘怀乐.
对2005年高考理综(Ⅲ)第27题的实证分析[J]
.化学教育,2005,26(8):55-56.
被引量:3
4
许绍权.
硫酸铜液滴与金属钠作用小议[J]
.化学教育,2006,27(5):59-59.
被引量:4
5
北京师范大学等三校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下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788.
6
http://www.phzyzz.net/research/view.asp?ID=916&page=0.
7
http:/ /hi.bfadu.com/wangbangpei/blog/item/O948c33fcf5938c 37cle71eb.htmi.
8
http://baike.baidu.com/view/460036.htm.
9
管春平,韦薇,杨晓莹,杨慧.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中碱式碳酸铜制备方法探讨[J]
.大学化学,2007,22(6):42-45.
被引量:13
10
胡传生.
对由硫酸铜溶液制取氧化铜实验的探索[J]
.化学教育,2004,25(5):55-5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5
1
朱鹏飞,马宏佳,杜静.
利用传感技术对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9):34-36.
被引量:13
2
陈元庆.
认识化学假想实验及其危害[J]
.化学教育,2009,30(1):62-65.
被引量:4
3
邵伟,乔金锁.
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研究[J]
.化学教育,2010,31(2):76-77.
被引量:4
4
严峰.
由一道原创题谈融合型实验题的编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5):54-55.
5
赵倩,马宏佳.
基于传感技术对镁、铝氢氧化物沉淀反应习题科学性的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0):38-41.
被引量:3
6
高俊.
对人教版教材中CuSO4和NaOH溶液反应的研究及原理分析[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57-58.
7
徐志宏.
浅谈数字传感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化学教学,2013(9):49-51.
被引量:6
8
李红萍,丁伟.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条件探究[J]
.化学教学,2014(2):49-50.
被引量:6
9
吴军,黄娟.
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3):72-72.
被引量:2
10
王宁.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以支架式教学法为例[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3(10):24-24.
同被引文献
7
1
王婷婷,崔子祥,郝燕芝,薛永强.
纳米粒子的热分解动力学模型[J]
.辽宁化工,2012,41(3):308-309.
被引量:1
2
朱鹏飞,马宏佳,杜静.
利用传感技术对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9):34-36.
被引量:13
3
刘怀乐.
谈谈NaOH与CuSO4溶液反应中的几个问题[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11):56-58.
被引量:2
4
李旭娃.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规律及应用[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3):86-91.
被引量:4
5
王彦.
探讨氧化铜纳米粒子制备及表征[J]
.化工管理,2016(9):135-135.
被引量:1
6
郑玉海,张军.
利用原电池原理探究AgI转化为AgCl的实验设计[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0(13):47-48.
被引量:3
7
李旭娃,李文辉,康玉红.
溶液中氢氧化铜分解问题的实验探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19):70-7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吴文中,胡尚生.
探讨潮湿氢氧化铜常温分解的化学原理[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5):42-44.
被引量:1
2
张斌,杨帆.
利用电解装置研究铜与稀硫酸反应的意外现象[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9):53-54.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钱彤,殷艳辉,傅尚榕,彭磊,喻宁亚.
不同溶剂体系下金属钠与铜盐的反应产物探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22):48-51.
1
熊言林,黄萍,张燕,徐泽忠.
新制氢氧化铜分解温度的实验探究[J]
.化学教学,2008(9):15-17.
被引量:9
2
熊言林,黄萍,张燕,徐泽忠.
新制氢氧化铜分解温度的实验探究[J]
.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2009,0(1):56-58.
3
潘桃种.
固体碳酸氢钠的分解温度之探究[J]
.化学教与学,2013(5):75-75.
被引量:1
4
陈岳全.
乙醛与新制氮氧亿钢反应方程式的书写[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8):8-8.
5
陈廷俊.
探究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62-63.
被引量:3
6
夏立先.
对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46-47.
被引量:5
7
陈世华.
源于教材实验的探究与拓展[J]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2006(7):165-168.
8
房玉秀.
巧用化学实验,突破教学难点[J]
.新课程(中学),2011(6):8-8.
被引量:1
9
段勃.
化学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J]
.吉林教育(综合),2013,0(9Z):16-16.
被引量:1
10
魏巍.
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探讨[J]
.中学化学,2000(5):23-23.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年 第3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