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楔状缺损(wedge-shaped defect)是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是一种较常见的口腔疾病,发病率约为50%,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充填方法治疗楔状缺损,由于缺损位置的特殊性,充填时粘接界面容易受到龈沟液、炎性渗出和血液的污染,且位于龈下的缺损不易完全暴露,易发生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造成远期充填物脱落、局部牙龈炎症等问题[2,3]。因此,
出处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5期53-54,共2页
Modern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