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朱有燉曲学思想及其理论意义摭论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朱有燉戏曲观散见于序言、散曲、剧情当中。总其大要:体式上对曲体的提升;创作上以丽则之音为尚;情欲与道德的融合所承载的风教思想;结构上对关目的重视等。既有对前代戏曲理论成果的继承,更有在前人基础上的发扬,更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及创作成就对此后戏曲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
朱仰东
机构地区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4年第1期205-214,共10页
关键词
朱有燉
曲学思想
戏曲理论
学术意义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邹自振.
李贽的“童心说”与汤显祖的“情至说”[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1):64-69.
被引量:6
2
陆方龙.
朱有燉曲作曲论中之戏曲史与戏曲观[J]
.戏曲研究,2008(3):78-114.
被引量:2
3
陈建华.
试论明清杂剧中雅化倾向的发展[J]
.艺术百家,2003,19(4):34-38.
被引量:4
4
左东岭.
阳明心学与汤显祖的言情说[J]
.文艺研究,2000(3):98-105.
被引量:19
5
杨万里.
略论词学尊体史[J]
.云梦学刊,1998,19(2):38-41.
被引量:6
6
历代曲话汇编[M]. 黄山书社, 2006.历代曲话汇编[M]黄山书社,2006.
7
中国古代曲学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中国古代曲学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
全明散曲[M]. 齐鲁书社, 1993.全明散曲[M]齐鲁书社,1993.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周维培.
元明之际北曲曲目论略[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7,34(3):115-124.
被引量:2
2
洛地.
《太和正音谱》著作年代疑[J]
.江西社会科学,1989,9(2):89-93.
被引量:6
3
蒙培元.
论中国传统的情感哲学[J]
.哲学研究,1994(1):45-51.
被引量:34
4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三,《牡丹亭记题词》.
5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七,《秀才说》.
6
《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四,《答管乐溟》.
7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太平山房集选序》.
8
《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八.
9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七.
10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一.
共引文献
31
1
朱仰东.
朱有燉“偷儿”传奇在水浒故事流变中的意义[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82-87.
被引量:2
2
左东岭.
20 世纪以来心学与明代戏曲小说关系研究综述[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1-66.
被引量:2
3
邹自振,罗伽禄.
论罗汝芳对汤显祖的影响[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51-56.
被引量:1
4
李澜澜.
“情本思想”在文人笔下的复现及出路——“小青事”的通俗化范例[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38-43.
5
汪超.
词学尊体研究综述[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116-119.
被引量:2
6
汪超,涂育珍.
论周济词学尊体观[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7-11.
7
朱仰东.
近十年来朱有燉研究述要[J]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1):45-50.
8
韩胜.
“遽情”理论与王夫之的诗学思想[J]
.文艺研究,2012(4):67-73.
9
朱仰东.
水浒文化流变视阈下朱有火敦水浒戏价值初探[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89-93.
被引量:1
10
陈赟.
中国礼文化背景中的文体尊卑论[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42-4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4
1
赵义山.
二十世纪元散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文学评论,2001(2):40-49.
被引量:9
2
郑海涛.
散曲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第十二届中国散曲及相关文体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
.中国韵文学刊,2013,27(1):116-118.
被引量:1
3
刘英波.
《全明散曲》曲家考辨三则[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56-59.
被引量:1
4
张昌红.
冯子振籍贯考——兼与易小斌先生商榷[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234-238.
被引量:3
5
张建伟,武吉安.
地域文化与元代姚枢家族[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4):47-50.
被引量:2
6
冯艳.
“五更体”民歌对中国古代散曲之影响论略[J]
.广西社会科学,2013(4):144-148.
被引量:3
7
赵竹音.
战火硝烟时代的记游之曲——卢前《北游草》初论[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1-17.
被引量:1
8
丁淑梅,李东东.
论萧自熙先生的散曲创作[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23-27.
被引量:2
9
刘英波.
明代散曲家补正[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3):48-50.
被引量:2
10
张行健.
周德清乐府概念的特定涵义[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2):34-3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陈芳.
近五年(2013—2018)散曲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动态,2019(12):78-84.
1
唐玉雄.
王世贞词、曲理论研究述评[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1):86-87.
2
夏爽.
《南词叙录》曲学思想论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6):148-149.
被引量:1
3
黄志程.
徐渭曲学思想新探[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4):115-118.
4
赵敏.
从《曲律》看王骥德的曲学思想[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71-72.
被引量:1
5
杜琳.
徐渭《南词叙录》重本色的戏剧美学思想[J]
.文教资料,2012(23):6-7.
被引量:2
6
封传兵.
《中原音韵》的曲学思想及其影响[J]
.中国韵文学刊,2012,26(1):55-58.
被引量:2
7
张固也.
康显贞《词苑丽则序》考实[J]
.学术论坛,2009,32(3):145-149.
被引量:2
8
李婷.
浅谈刘熙载《艺概》中的曲学思想[J]
.青年与社会,2015,0(5):279-279.
9
李克和.
论李开先的曲学贡献[J]
.戏剧文学,2009(1):70-74.
10
学生擂台[J]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13(4):43-48.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