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激发大学生道德主体性养成的心理学策略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心理学研究发现,道德行为从发动、进行到终结,都受诸如心灵基本结构、主导情绪、心理发展模式、人的理性阐释能力等复杂心理活动的制约。因此,要想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可以采用社会交换理论、道德层次理论、道德判断双加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移情理论、曝光效应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针对大学生道德动机、道德内容、道德决策、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监督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案,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心理支撑,激发其自觉践行公民道德规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 魏彩霞
出处 《浙江伦理学论坛》 2015年第1期81-91,共11页 Zhejiang Ethics Forum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