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西南五省区市的区域竞争力比较研究——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得出了西南五省区市的区域竞争力灰色关联系数。数据表明四川和重庆处于领先发展区域,而云南、广西、贵州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前者应利用自身优势,加速提升区域竞争力;而后者则应努力挖掘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工业化和扩大开放增强区域竞争力。
作者
陈桃红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经贸导刊》
2012年第3Z期10-12,共3页
China Economic & Trade Herald
关键词
模糊评价法
灰色关联系数
区域竞争力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高志刚.
基于组合评价的中国区域竞争力实证分析[J]
.综合竞争力,2010(3):58-64.
被引量:8
2
左继宏,胡树华.
基于对应分析法的我国各省区域竞争力比较[J]
.商业研究,2006(20):1-6.
被引量:12
3
王秉安.
区域竞争力研究述评[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29-34.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张为付,张二震.
对提高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若干问题的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01(z1):5-13.
被引量:4
2
郝寿义,成起宏.
上海等城市的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研究[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1-49.
被引量:46
3
左继宏,胡树华.
关于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4):64-67.
被引量:37
4
李忠杰.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怎样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国际战略形势”之七[J]
.瞭望,2002(29):22-27.
被引量:10
5
王秉安,陈振华,徐小佶,姜华,罗海成.
区域竞争力研究——理论探讨[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3-5.
被引量:24
6
王秉安.
中小企业竞争力战略研究[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34-37.
被引量:4
7
李莉,高志刚.
关于区域竞争力内涵、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研究述评[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13(3):4-7.
被引量:14
8
左继宏,胡树华.
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J]
.商业研究,2005(16):23-26.
被引量:18
9
盛世豪.
区域竞争力若干问题探讨[J]
.浙江经济,1996(8):39-41.
被引量:1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共引文献
56
1
姚舜,温海涛,樊雪梅.
区域物流竞争力系统理论模型构建[J]
.中国市场,2008(2):18-19.
被引量:5
2
陈柳钦.
区域竞争力内涵的多元化认知与辨析[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4):52-56.
3
左继宏,胡树华.
关于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4):64-67.
被引量:37
4
曾文琦.
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40-43.
被引量:14
5
鲍永安.
区域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
.江海学刊,2005(4):79-83.
被引量:17
6
李莉,高志刚.
关于区域竞争力内涵、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研究述评[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13(3):4-7.
被引量:14
7
左继宏,胡树华.
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J]
.商业研究,2005(16):23-26.
被引量:18
8
左继宏,胡树华.
中国各省市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J]
.特区经济,2006(3):48-49.
被引量:7
9
孙虎,韩良,佟连军,孔凡娥.
中国区域生态经济水平与区域竞争力的关联性与实证研究[J]
.生态学报,2006,26(5):1597-1604.
被引量:6
10
李琳,兰婷.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8):166-168.
被引量:9
1
席元凯.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研究[J]
.科技广场,2015(9):156-159.
2
葛伟,李帅英,刘晓东.
高等教育对地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影响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3):148-150.
被引量:3
3
刘春梅,陈权宝.
一种定量测度科技进步的综合评价法[J]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3(B12):37-38.
4
容和平,齐雅琴.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与城镇化耦合互动研究——基于山西省的实证[J]
.商业经济研究,2015(1):133-134.
被引量:2
5
高鹏,李天鸣,孔倩,焦丹晓.
院地合作模式分析及效果评价[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6):17-19.
被引量:6
6
张海燕,戴先杰,孔令平.
江苏省区域现代化进程评价与分析[J]
.市场周刊,2008,21(3):45-47.
被引量:1
7
闫中晓,李鹏.
山东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及对策建议[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4):60-64.
被引量:1
8
李小好,周建胜.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广西创新能力评价[J]
.全国商情,2016,0(2):71-77.
被引量:2
9
张晓棠,宋元梁,荆心.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耦合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经济问题,2010(1):50-53.
被引量:7
10
董秋玲,郗英,常玉.
西部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
.工业工程,2006,9(3):94-98.
被引量:2
中国经贸导刊
2012年 第3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