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唱腔的腔式形态探微
被引量:2
A morphological study on Qiang Shi(腔式) in Chinese drama music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0,共3页
Chinese Music
同被引文献14
-
1姜宝海.论戏曲唱腔结构分析[J].中国音乐,1999(2):47-51. 被引量:3
-
2李丽.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异名[J].中国音乐,1998(2):40-40. 被引量:1
-
3叶开沅,张世尧,黄吉士.浙江乱弹源流初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2(3):33-38. 被引量:2
-
4刘国杰.论段式[J].中国音乐,1986(4):34-36. 被引量:2
-
5傅谨.婺剧:腔调与剧种[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2(1):20-31. 被引量:11
-
6刘兴武,吴晓明.戏曲文化传播的危机与振兴[J].邢台学院学报,2005,20(2):72-74. 被引量:1
-
7安葵.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当代戏剧,2006(5):6-8. 被引量:11
-
8邹平.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当代戏剧,2007(5):4-6. 被引量:1
-
9张杰中国戏曲文化的重构[J].学术论坛,1998(2).
-
10华俊,洛地.乱弹──浙江乱弹──浦江乱弹[J].文化艺术研究,1996(1):35-36. 被引量:2
-
1蔡俊平,孙宝忠.戏曲演员的眼神[J].大舞台,2007(2).
-
2李珺.《双钢琴和打击乐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和谐对称之美[J].艺海,2016,0(12):34-35.
-
3重要文章索引[J].人民音乐,1987(12):17-17.
-
4赖颖.浅析中国戏曲音乐的特点[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2):125-127.
-
5韩焱.试析罗忠镕《第三弦乐四重奏》(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24(2):5-9.
-
6邵文燕.简谈身段基础训练[J].当代戏剧,1998(2):64-64.
-
7刘智强.象征主义的神秘作品──《黑天使》[J].文史杂志,1998(6):48-49. 被引量:1
-
8杨捷.论赋格主题的结构与黄金分割定律、平衡对称原则的美学关系[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7(3):31-38.
-
9张克仙.中国戏曲特性的再认识[J].太原大学学报,2011,12(4):37-39.
-
10杨蔼琪.向大自然学习比例和对称设计[J].艺术设计研究,1999(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