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戏曲文学的叙述者
被引量:
5
On Narrators of the Literat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戏曲文学的叙事过程中始终或隐或显地闪烁着叙述者的身影。脚色与叙述者、人物的离合引起了戏曲时空结构的开合和场面表现与展示的结合 ,形成了作者、叙述者、人物与观众之间相互交流的审美状态。剔除了叙述者 ,戏曲将失去个性。
作者
马建华
机构地区
福州市杨桥东路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108,共8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关键词
中国
戏曲文学
叙述者
作者
人物
观众
脚色
审美状态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李渔:<闲情偶记>之<格局第六>,<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七,中国戏曲出版社1982年.
2
陈维昭.
元杂剧的演唱体制及其叙事学意义[J]
.戏剧艺术,2000(3):56-65.
被引量:6
3
沃尔夫冈·凯瑟:<谁是小说叙事人>,<叙事美学>,王泰来等编译,重庆出版社1987年.
4
兰姆:<论莎士比亚的悲剧是否适宜舞台演出>,见<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共引文献
5
1
陈维昭.
中国戏曲的双重意义阈[J]
.戏剧艺术,2001(3):4-13.
被引量:8
2
姚晓芳.
近十五年元杂剧体制研究述评[J]
.戏剧之家,2016(2):17-18.
3
陈维昭.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的“当行本色”论[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3):1-9.
被引量:6
4
陈燕.
论元杂剧中主唱人的改扮及其叙事学意义[J]
.四川戏剧,2021(4):103-108.
5
曾泽欣.
论诗剧《梧桐雨》的叙事特色[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8):34-3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袁良骏.
“奇”从何来?——白先勇小说艺术[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5):63-70.
被引量:7
2
韩丽霞.
从元杂剧体制看中国戏曲显在叙述模式的若干基本特性[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6(2):11-15.
被引量:2
3
王安祈.
笛声占尽一年春——昆剧恢复全本风潮的省思[J]
.福建艺术,2004(4):35-37.
被引量:2
4
刘俐俐.
梦醒时分的阐释空间——论白先勇《游园惊梦》艺术价值构成机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6):20-24.
被引量:8
5
王国维撰叶长海导读宋元戏曲史[M].
6
向贵云.
白先勇短篇小说中意识流创作手法的流变[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3):88-92.
被引量:2
7
穆子.
“意识流”技巧及其它——戏剧中的非传统心理分析技巧杂谈[J]
.民族艺术研究,1989,2(2):56-64.
被引量:3
8
苏永旭.
戏剧叙事学研究的五个重要的理论突破[J]
.中国戏剧,2003(5):30-3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马建华.
“优人”、“优戏”、“优语”——王仁杰《三畏斋剧稿》的形式美[J]
.福建艺术,2006(5):8-11.
被引量:1
2
马建华.
理性保护与良性发展——从昆剧的折子戏、缩编戏、改编戏谈起[J]
.艺苑,2006(8):4-10.
被引量:1
3
周逢琴.
白先勇《台北人》与昆曲文化[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1):41-42.
4
刘芹.
《人再囧途之泰囧》的语言张力[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1):61-63.
5
王晓辉.
元代公案剧叙事视角论[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6):140-14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慧.
折子戏研究[J]
.民族艺术,2009(1):55-61.
被引量:3
2
江南.
戏曲传统与当代意识的结合——王仁杰剧作浅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4):111-112.
3
王晓辉.
元杂剧公案剧戏剧结构简论[J]
.北方文学,2019,0(30):56-57.
1
常彬.
图象与文字的新结缘[J]
.理论与当代,2003(5):60-61.
被引量:2
2
张伟民.
以创作实现心灵的自由(下篇)[J]
.中国画画刊,2015,0(5):62-71.
3
王丽霞.
多语喧哗的审美状态——九十年代城市小说叙事形态略论[J]
.理论与创作,2005(4):31-35.
被引量:1
4
陶冶.
浅谈审美体验[J]
.金色年华(下),2010(10):176-176.
5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胡品清.
地狱中之一季[J]
.文苑(经典美文),2015,0(12):15-15.
6
黄东汉.
做个“爱美”的教师[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4):75-75.
7
李艳艳.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4):93-94.
8
阳淼,田晓膺.
从庄子之“游”到道教“游仙”的审美意蕴[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5(1):85-89.
被引量:1
9
傅志前.
贞观厥美——谢灵运山水审美易学解读[J]
.周易研究,2014(4):63-67.
被引量:1
10
许望.
语言:美感的凝聚——论语言在审美思维过程中的作用[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0):52-53.
文艺研究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