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学伦理与中国古代画像赞的图式表现 被引量:5

Confucian Ethics and Pictorial Presentation of Eulogy of Ancient Chinese Portrait Painting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图像配传赞文的画像赞样式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绘画现象 ,是古代画家宣传儒家思想教义的主要样式之一。故事画像赞通过对所描绘的人物与故事情节的“历史时空”与“画面时空”的重组再置 ,通过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类型化、概念化手法 ,把儒家整一化的伦理规范和典范性的道德人物统一起来 ,实现绘画的“成教化、助人伦”作用。
作者 贺万里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6-124,共9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见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 2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会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原始社会至南北朝>,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第153-162页.
  • 3(宋)聂崇义集注<三礼图>,清通志堂刻本,卷四"宫室图",第1页.
  • 4在明清,正式的家祭所用图像往往是在作坊里按一定的程式创作出来的,而且在生前画出和死后所制的也不一样.这类纪念性肖像画综合了普遍性范式和个性两方面因素,正面像、着官服、脸部表情、身份的表示和所持道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模式可循.
  • 5(明)吕维祺编<圣贤像赞>,光绪四年重刻本,影印本,山东友谊出版社1989年版.
  • 6Stephen Little, "A Memorial Portrait of Zhuang Guna",Oriental art, 1999, p. 416, p. 63.
  • 7要说明的是,这种画像赞大多表现的是古代帝王、将相和圣贤,或传说中的人物,他们因为没有留下真实直接的形象资料可资画家们写像描形,因此这也使得画家们能够自由地按照中国儒家传统的圣王贤主的概念加以绘制.宋代以后保存的那些宫廷画师的皇帝后妃们的写真像,虽然也有些美化成分,但却充分地遵循了写实和个性化原则,刻画出每个帝王后妃的实际个性面貌.如宋太祖像、明太祖像、明宣宗像、清代帝王像等.这类人物写真肖像就不同于纪念性画像赞样式的模式化.
  • 8<古列女传>,清翻宋刻本,卷一,第5页.
  • 9(明)陆树声:<帝鉴图说·图说叙>,明万历年刊本,前叙第2页.
  • 10(明)张居正、吕祖谦编<帝鉴图说>,明万历刊刻本,第72页.

同被引文献27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