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发现一般风险女性当乳腺筛查BI-RADS 4类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获取BI-RADS 4类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提高乳腺癌的筛查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乳腺筛查评级为BI-RADS 4类的一般风险女性648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乳腺癌组(282例)与良性病理组(366例),在两组之间对纳入的乳腺癌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及卡方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放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其对乳腺癌的影响;分析乳腺癌危险因素在绝闭经前、后女性中的差别(所用分析的检验水准α=0.05)。结果根据自变量类型,给予合理变量赋值,此次研究纳入的乳腺癌影响因素中,乳腺癌组与良性病理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月经是否规律、有无绝闭经者、乳腺良性肿瘤史、乳头溢液、乳腺密度、流产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χ~2=24.771,P<0.001;χ~2=98.900,P<0.001;χ~2=7.822,P=0.005;χ~2=8.290,P=0.004;χ~2=5.174,P=0.023;χ~2=36.222,P<0.001;χ~2=17.966,P<0.001;χ~2=16.530,P<0.001)。在初潮年龄、哺乳、生育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χ~2=3.370,P=0.186;χ~2=0.254,P=0.614;χ~2=4.431,P=0.109)。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乳腺密度、体质量指数、乳头溢液、流产次数、绝闭经是乳腺癌危险因素。对648例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绝闭经进行分层,发现对于BI-RADS 4类的绝闭经前患者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分别是:乳腺密度、乳头溢液和流产次数。绝闭经后患者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分别是:体质量指数、乳头溢液、乳腺密度和流产次数。绝闭经前患者乳腺癌危险因素中乳腺密度的危险系数较高;绝闭经后患者乳腺癌危险因素中体质量指数的危险系数较高。结论对于乳腺筛查BI-RADS4类女性,年龄≥45岁、乳腺密度≥75%、流产次数≥1次、有色乳头溢液、体质量指数(≥24 kg/m2)、未绝闭经是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女性应给予更积极的干预治疗及随访;其中绝闭经前、绝闭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发生变化。
出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3期520-525,共6页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