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苏轼隐逸词的情理结构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仕与隐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古代士大夫普遍思考的问题,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中国的隐逸文化传统按其发展顺序大致可分为道隐、心隐、朝隐、林泉之隐、中隐、酒隐、壶天之隐七个阶段,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子。[1]苏轼作为士大夫人格的典范,一生仕途坎坷,三次被贬,宦游十余年,对仕隐关系有独到的思考与理解,这种探索与思考于其词中随处可见,而且大多流露出隐逸情怀,可以称之为'隐逸词'。
作者 吴宇轩
出处 《中国苏轼研究》 2017年第2期134-145,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诗宋词审美类型研究”(15BZW095)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