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悲情城市》中配乐与情感的结合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所执导的《悲情城市》中情感和配乐的结合进行剖析。本文以中国台湾"二二八"事件作为电影时间轴的分水岭,重点分析"二二八"事件之前电影场景中的电影配乐以及"二二八"事件之后神思者为其创作的主体旋律等配乐和电影中林文清等人物的情感流动之契合,从而对侯孝贤的电影话语和思想做出探索和思考。
作者 郇军德
机构地区 宝鸡文理学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6X期187-188,共2页 Writer Magaz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8

  • 1[1]朱天文著《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记录》[M].山东画报出版社
  • 2[3]王海洲主编《镜像与文化--港台电影研究》[M].第一版 中国电影出版社
  • 3[4]戴锦华著《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18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4[4]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胡宗泽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 5[2]Hannah Arendt,On Violence (New York:Harcourt,Brace & World,INC.,1969),p8.
  • 6[1]Hannah Arendt,On Violence(New York:Harcourt,Brace & World,INC.,1969),第 56 页.
  • 7[法]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著],董强译.小说的艺术[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8龚云洁.论电影《左右》的内向化策略[J].当代电影,2008(6):124-12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