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叙事风格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作家大胆地使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将自己的感情植入小说主人翁的身上,并以多角度叙述的方法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用意识流叙述的手法来描绘出整篇文章的中心主题,并且将文章中所出现的线索一一串联起来,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流动。本文将仔细研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叙事风格。
作者 李丹
出处 《作家》 2015年第2X期90-91,共2页 Writer Magazine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6

  • 1肖明翰.福克纳主要写作手法的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1):90-97. 被引量:23
  • 2何畅,陈娇娥.由《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的“缺失”看其历史意识[J].外国文学研究,2006,28(5):57-64. 被引量:18
  • 3张冬梅.玫瑰的扭曲与凋零——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悲剧色彩[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79-81. 被引量:9
  • 4Cash, W. J. The Mind of the South [ M]. Vintage Books. 1941.
  • 5Faulkner, William. "A Rose for Emily". 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渎(下)[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 6Hall, C. S. and Vernon J. N. A Primer of Jungian Psychology[M].荣格心理学纲要.张月译.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
  • 7Jung, C. G. 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M]. Translated by R. F. C. Hull.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1999.
  • 8西蒙·德·波娃.第二性:M].桑竹影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 9戴炜栋,邵锦娣,白劲鹏.文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88-295.
  • 10Roberts,Diane,Faulkner and Southern Womanhood[M].Athens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4,158.

共引文献4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