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善:人对自我的终极救赎——浅谈《红字》中女主人公的道德意识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罪恶"和人性的阴暗面是19世纪美国作家霍桑一生都在关注的问题。其代表作《红字》所体现的主旨正是霍桑对人性之"恶"及社会之"罪"的深刻思索。《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受"原罪"诱惑犯下通奸罪后,通过艰难的自我赎罪,拥有了神性的品格,并获得了人性的升华。她凭借道德意识中的"善"圆满地完成了从地狱到炼狱再到天国的"天路历程",并在赎罪与自新的灵魂"蜕变"过程中,找到了心灵慰藉的最好归宿,完成了人对自我的终极救赎。
作者 周红
出处 《作家》 2015年第10X期74-75,共2页 Writer Magaz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0

  • 1.《圣经》[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第2-3页.
  • 2钱青.美国文学名著精选[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 3霍桑.红字·福谷传奇[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 4戴维·莱文.美国小说评论集[C].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出版,1985.
  • 5Timms David, "Nathaniel Hawthorne", BAAS Pamphlet No. 17 (First Published 1989). http ://www. baas. ac. uk/resources/pamphlets/pamphdets.asp? id = 17&print = yes#ch3
  • 6朱虹.“译本序”,《红字:霍桑小说选》,侍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2
  • 7Brown, Suzanne. York Notes : The Scarlet Letter. Longman, 1981.
  • 8陈维纲.“译者前言”,《我与你》,马丁·布伯著.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 9Crews, Frederick. The Sins of the Fathers : Hawthorne' s Psychological Themes. London : Oxford UP, 1966.
  • 10Elliot, Emory, et al. , eds.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Novel,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共引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