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如何直面安乐死合法化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安乐死是全球性问题,在荷兰首创先河使安乐死合法化后,人们关注我国的立法走向。虽然安乐死立法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当前我国应首先突破现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使安乐死问题提上立法日程,解决安乐死实践与立法的冲突,使安乐死实践有法可依。有严格条件的安乐死最终会被大众、医学和法律所接受。
作者
朱宇航
机构地区
肇庆学院政法系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75-76,共2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安乐死
立法
合法化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1
夏强.
安乐死合法化探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5):23-28.
被引量:24
2
欧阳涛.
安乐死与立法[J]
.政法论坛,1996,14(6):17-24.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欧阳涛.
安乐死的现状与立法[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2(5):43-48.
被引量:17
2
冯亚东.
刑法学研究的层面划分[J]
.法学研究,2001,23(3):55-59.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33
1
王军.
对安乐死的认识与立法思考[J]
.人民检察,2001(12):18-21.
2
陈俊,宋炳文.
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探析[J]
.理论界,2005(8):171-172.
被引量:1
3
朱红梅.
安乐死合法化的现实条件[J]
.医学与社会,2005,18(11):35-36.
被引量:6
4
朱红梅.
安乐死的法律性质和权利主体[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50-52.
被引量:3
5
荀一潮.
什么是休闲?[J]
.观察与思考,2006(9):16-17.
6
朱红梅.
被动安乐死及其伦理问题[J]
.医学与社会,2006,19(7):34-37.
被引量:5
7
李建军.
自杀行为在西方法律史上从“犯罪”到“权利”的演变探析[J]
.政治与法律,2007(2):163-168.
被引量:20
8
熊征.
安乐死刑法解读[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5):80-83.
被引量:4
9
李智敏.
安乐死问题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2):81-84.
被引量:1
10
任洁.
安乐死立法问题再考量[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23(4):89-9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6
1
夏强.
安乐死合法化探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5):23-28.
被引量:24
2
武肖云.
对安乐死非犯罪化的几点思考[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0-32.
被引量:2
3
欧阳涛.
安乐死的现状与立法[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2(5):43-48.
被引量:17
4
梁根林.
争取人道死亡的权利——世界范围内的安乐死运动[J]
.比较法研究,2004,18(3):16-28.
被引量:21
5
唐代虎,郑国玉.
中外安乐死赞同论差异分析[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3):86-87.
被引量:1
6
赵雪莲,毛群安.
中国安乐死实施的不可行性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3):16-19.
被引量:16
7
韩云彪,万甲峰.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7):438-439.
被引量:7
8
李惠.
自杀与安乐死之辨[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0,25(3):71-75.
被引量:1
9
李艺臻.
安乐死在中国合法化探讨[J]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7):83-86.
被引量:1
10
刘淼,王大建.
安乐死合法性的思考[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4(2):57-5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刘国祥.
对我国安乐死立法的几点思考[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56-59.
被引量:9
2
陈俊,宋炳文.
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探析[J]
.理论界,2005(8):171-172.
被引量:1
3
汪莎莎.
安乐死在中国合法化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17):284-28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钟铭佑.
关于我国实施安乐死的法理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2006(12):64-68.
被引量:3
2
李志红.
安乐死的法理与伦理学探讨[J]
.医学与社会,2009,22(12):54-55.
被引量:3
3
洪远,陆厚程.
浅析安乐死合法化[J]
.中国科技博览,2010(31):517-517.
4
钟启顺.
“安乐死”探析[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8(1):44-46.
被引量:1
5
李大平.
安宁自然死制度相关问题探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9):711-715.
被引量:5
6
贺敬波.
过度医疗“度”的影响因素[J]
.现代医院,2011,11(10):83-85.
被引量:5
7
朱惠荣,陈军,李桢.
试论生命伦理学在中国安乐死立法中的影响和促进作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9):73-74.
8
刘建利.
死亡的自我决定权与社会决定权——中日安乐死问题的比较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31(5):62-71.
被引量:16
9
何毅,蔡炜,蒋俊强.
“积极安乐死”合法性分析及试点构想[J]
.医学与法学,2014,6(1):55-58.
被引量:4
10
石建军,程俊.
安乐死的合法化以及对我国的立法启示[J]
.青年文学家,2013,0(14):229-229.
1
袁万祥.
“大道理”不可不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89(5):62-62.
2
傅煜.
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第一案[J]
.中国律师,1997,0(12):57-57.
3
翁俊德,夏美武.
对职业道德建设要认识到位[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2(8):35-35.
被引量:1
4
胡晓薇.
夫妻财产制的道德基础及其未来走势[J]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28-30.
被引量:2
5
彭介寿.
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认识[J]
.中国高教论丛,2003,25(4):117-121.
6
顾彤春.
怎样看待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社会问题[J]
.理论学刊,1987(4):39-40.
7
马作武.
传统文化与“非讼”意识[J]
.法学评论,1989,7(6):21-25.
被引量:7
8
张贤钰.
增强道德法制观念 妥善解决家庭纠纷[J]
.法学,1984(3):31-33.
9
黄涛,钟晓媚.
社会转型中的价值观念研究述评[J]
.理论与实践(贵州),2003(1):54-55.
10
程瑞.
老年人再婚问题初探[J]
.金秋,2006,0(2):24-26.
被引量:1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