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罪、美、情:《长恨歌》的批罪与审美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色”与“德”的冲突是人类生活史上的永恒话题,也是中外文学史上一个古老而新鲜的叙事模式。《长恨歌》以错综的思绪、优美的笔调、宛转的音节,巧妙地平衡了这种冲突;又以“发乎礼”、“放乎情”的反传统的艺术观念,新颖地、淋漓酣畅地表现了故事结局的情感天地。它标志着白居易登上了第一个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他一生中诗歌艺术的最高峰。在120句诗的精神系统中,批判意识与审美意识共生于同一起点,共处于杨妃死前的不足三分之一的区间;最先削弱乃至消亡的是道德批判意识,其次是政治批判意识,最终独占全部剩余空间的是表现杨妃之美与李杨之情的审美意识。
作者 罗漫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5,共5页
关键词 批罪 审美 情感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上册[M].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34页.
  • 2亚里斯多德 陈中梅译注.《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81页.
  • 3伊曼纽尔·利维纳斯:《生存及生存者》,中译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 4赫尔岑 李原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M].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9页.
  • 5楚庄.《《长恨歌》得失说》[N].《光明日报》,1995年8月1日,第5版"东风"副刊.
  • 6卞孝萱:《《长恨歌传》新探》,《中华文史论丛》第五十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114页.
  • 7艾克曼:《歌德谈话录》,谢天富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22页.
  • 8王国维:《王国维文集·论哲学家与美学家之天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第243-244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